在《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思想與理念,并指出:“……十分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體育學習和增進健康的能力”。在體育課程中,要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必將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遷,而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在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比較習慣于傳統的運動技能教學,對探究學習的理解又不十分到位,因此在實踐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種偏差,這需要我們去認真地總結,并進行深入地研究。
一、探究學習的幾個誤區
1.比較膚淺的問題探究
新課程標準只是提出了重視探究學習的理念,并沒有提供體育課實踐教學的具體做法,因此在具體教學設計中還會遇到許多困難。如“如何提出探究學習中的問題”,一些老師認為這是問題無關緊要,其實這個問題很關鍵,它會直接影響到探究學習的成敗。所謂探究學習,就要有一個需要探究的問題,那么這是個怎樣的問題呢?這是個真正的問題還是個虛假的問題呢?這需要我們體育老師認真思考,并不是簡簡單單地提出個比較膚淺的問題就可以了。如有的老師舉著一個籃球問:“這是什么?”這樣的問題未免過于表面化,除了智力有障礙,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基本不是什么問題,還需要去探究嗎?還有的體育老師找出的問題是“單手肩上投籃為什么要把籃球舉在肩上方?”這個技術不是已經說明了“單手肩上投籃”嗎!還需要明知故問?因此我們在進行具體的運動技術教學中,要真正結合該運動技術的關鍵問題來提出相應的問題,而不要把問題停留在表面。就“單手肩上投籃”這個技術,可以找出這個技術的教學難點,并比較老師直接告訴答案與學生通過自我探究兩種方式的優劣,如果進行探究學習優點大于老師直接傳授,那么可以設計并實施探究學習。探究的問題也可以改為“單手肩上投籃用力順序為什么要從下肢開始并把力傳送到上肢最后到出手?”這個問題也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投籃過程中容易犯“只用手臂的力量投籃”的錯誤動作。
2.解決不了的問題探究
有許多運動技術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比較專業的人體運動原理與知識來理解,如體育鍛煉對人體產生的作用需要通過解剖學、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等專業知識來理解,高中學生基本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要讓他們來認識“體育鍛煉對青少年骨骼的生長發育有什么好處?”等問題是非常困難的,這些問題若成了體育課教學的探究問題,那么學生是解決不了的。又諸如“背越式跳高為什么要轉體?”等問題還涉及了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雖然高中學生也學了些力學的原理,但要運用普通的力學原理來解釋跳高過程中的轉體動作,還是很不夠的。因此我們在體育課教學中提出探究問題時需要結合運動技術的特點,還要根據學生的基礎、條件來制定,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3.不需要探究的事實
提出好的問題是體育老師在設計探究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要素,也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因為“問題”不是現成的,需要體育老師深入體育教學內容,深挖運動技術特性,并且能在運動技術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才能提出好的問題。正因為提出問題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有的體育老師就會犯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沒有深入運動技術特點就提出“跳遠為什么要分成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等幾個環節?”的比較表面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體育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就可以了,不需要學生去探究,退一步說,學生去探究這個問題,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不是犧牲了大量的運動時間去了解一個已經成為定論的事實嗎?!
4.形式主義的探究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鼓勵教師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形式、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的效果,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有的教師在運用這些手段時卻又走進了另一個誤區——不顧學生的年齡層次特點、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等特點,盲目追求,致使教學方法與內容發生錯位,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如不管低年級還是高年級,不管簡單還是復雜的內容都千篇一律地安排學生的探究學習,結果適得其反。因為探究學習是有一定的條件的,在探究學習前,學生對該項目的內容應有一定的基礎,并具備一定的探究素材,學生在進行探究學習時就能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進一步開動腦筋,邊練習邊思考,達到正確理解運動技術、達到鞏固提高運動技能的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運動項目都要安排探究學習的,一些介紹性的項目、簡單的、容易掌握的項目就無需安排探究學習,一些低年級的學生、一些運動技能較差的學生、運動技能教學的初期也不宜安排探究學習,因為探究學習需要花費學生比較多的時間,如果盲目安排,會得不償失。
二、對探究學習的思考
1.明確什么是探究學習
考察各種“探究學習”的概念,可歸納如下:從探究學習的本質來看,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探究學習屬于“學習過程”;二是探究學習屬于“學習方式”。從學習過程的內涵來看,探究學習又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自我探究現象、得出結論;二是自主建構學習知識。但筆者認為體育課程探究學習應側重于學生自我探究現象、得出結論的過程,并不是自主建構學習知識的過程。原因有二:一是體育的技術形成有比較長的發展歷史,也是一種比較穩定的操作性知識,其中的變數較少,無需學生重新自主建構;二是高中學生還沒有明確的專業分科,有關體育學科知識非常有限,將來也不一定從事體育專業,因此無需培養有關體育專業方面的建構知識的能力。
據上分析,筆者認為體育教學中探究學習的含義應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通過確定探究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利用小組討論與交流,尋找和發現探究的問題答案,從而獲得運動技能等方面的知識與技巧,促進學生思維、情感等方面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
2.明白探究學習過程的構成要素
1)了解探究學習的目的
探究學習應有明確的目的,即探究是要解決什么問題?根據體育課程教學的本質特性,這個問題應該是運動技術或戰術中的一個重要的但又比較困難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一方面能對教學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使學生在學會運動技術的基礎上學懂其中的原理,使學生對該運動項目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并記憶深刻;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善于思考、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體育老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并比較運用探究學習與傳統技能教學方法的益處。如果運用探究學習確實能解決運動技術教學重點與難點,那么就可以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如果運用了探究學習浪費的許多運動時間,對學生理解運動技術本質沒有什么幫助,那么就應取消探究學習設計的想法。
2)提出探究學習的問題
在解決了為什么要探究的問題后,接下來尚需明確應探究什么問題了,這是擺在探究學習面前必須解決的實質性因素之一。那么這個“需要探究的問題”從哪兒來呢?筆者認為它不是課堂教學的紀律問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問題、也不是課堂氣氛問題,而主要是體育教學內容中的技術關鍵或戰術意識等問題,體育老師可以根據每節課所要傳授的具體運動技術特點,分析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即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易理解的運動技術原理,設計具體的問題與教學情景。
3)設計探究學習的程序
提出了探究學習的問題,并不等于完成了探究學習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需要體育老師精心設計探究學習的過程,這個設計決定了探究學習能否獲得成功,因此體育老師應十分重視探究學習的教學設計。探究學習的程序主要有:提出探究的問題——設計相應的教學情景——教學實踐——討論問題(提供各種探究學習的素材與思考)——得出結論——教學驗證。
3.開展探究學習需要注意的其它幾個問題
1)探究開展之前,教師要準備好探究的情境,提供探究的材料或思考的方案
在探究之前,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創造特殊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一種發現和能勝任的感覺。也就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重點、難點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尋找答案、去探究、去實踐驗證,從而達到問題的解決這一目標。
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在“問題討論”這一環節中,學生由于知識的局限或思考點的不明確,可能討論不出問題的答案或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因此此時體育老師應事先設計好幾個思考的要點或思路,并提供各種探究學習的素材,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漸進,積極參與思考與討論,有利于得出答案與結論。
2)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
在實施探究學習實踐中,體育教師應給學生較大的空間,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步子開展探究活動,允許他們對自己的經驗進行自我調整,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并從同伴那里聽取反饋意見。也可以讓他們提出一些探究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或質疑,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幫助他們理解正在學習的內容,而不僅僅是回答“對”或“不對”。
在探究學習中,同學之間應該有大量的交流情況。在研討中,大家平等地面對面對話,老師不再是指揮者,主角將是每一位學生。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機會來逐漸發展起他們的系統分析能力,允許學生出錯及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并發展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
3)教師對學生探究應給予相應的幫助與引導
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出現一些困難也是正常的事,這時需要教師適時地給予一些點撥、建議、暗示或必要的信息等,以提醒學生注意他們忽略的地方,或給學生提示進一步探究的方向或線索。
4)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針對不同學段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如知識結構、技術掌握情況等,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和學練要求,以求得最佳教學效果。
5)合理進行探究過程中分組
在班級教學中,探究過程并不是一個學生的個體行為,它是學生發揮集體智慧的過程,因此在設計探究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要素,如何進行分組,可根據探究問題的具體情況、授課學生的特點等決定。
三、探究學習的教學設計舉例
1.教學內容:挺身式跳遠單元中第二次課“練習跳遠中的關鍵技術之一:騰空步”。
2.教學對象:高中二年級男生。
3.明確探究目的:了解在跳遠過程中騰空步的重要性,探索騰空步技術的關鍵要領。通過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認識騰空步是技術要領,并進一步明確要使自己跳得更遠應注重的關鍵要素。
在傳授這個運動技術過程中,還可以對實施探究學習方法與傳統技能教學方法進行比較:這個技術既可以按常規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也可以運用探究學習來教學。但實施了探究學習方法,它的主要益處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這個技術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該技術的要領與關鍵,讓學生在掌握這個技術過程中學懂該技術的一些原理,并更好地運用該技術。它的短處主要是比傳統的技能教學方法費時間,如果設計不好,會得不償失。
4.提出探究問題:跳遠騰空步的練習為什么我們通常要在沙坑前放置一個踏跳板?
5.設計探究程序:
1)讓學生在“有和沒有踏跳板”情況下練習騰空步,并計算單腳落地時的距離,學生自己與自己比較——實踐結果:設置踏跳板有助于學生的起跳與騰空。
2)學生分組練習與討論——為什么會有差別,踏跳板起了什么作用?
3)提供學生思考的角度或思路:運用已學的運動學、力學原理對人體運動的狀態進行分析。
4)討論預期結果——起跳的作用是使人產生一個向上的垂直速度,而踏跳板作用是有利于學生獲得一個垂直向上的力量和速度,把向前的速度轉變成為一個向前上方的速度。
7.驗證問題:在基本掌握了騰空步技術后,此時已撤掉踏跳板,但在沙坑前可拉一根不高的橡皮筋,要求學生在起跳后越過橡皮筋,測量一下前腳落地的成績;同一學生,在沒有設置橡皮筋情況下起跳,再測量成績,后做比較——向前上方起跳與直接向前起跳有什么樣的差別?
8.教學提示與收獲:跳遠時,在獲得較大水平速度的情況下,應在起跳時盡量向前上方騰空,才能使自己跳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