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和進步,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1,2001年7月出版并在當年新學期開始實驗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在充分發揮了指導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作用的同時,也走到了得以完善和進行修訂的時刻。本文認為:《課標》的文件凝聚了全國眾多體育專家的心血,是一個頗有新意和有許多研究作為背景的一個綱領性的文件,它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中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也應當承認《課標》是一個較好的體育課程文件,但由于《課標》“是一個實驗稿,還只是一個假說”2,因此《課標》文本中一些問題也必然地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的真理檢驗中逐漸顯現了出來。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探討之后,覺得應該提出來供大家商討研究,以為即將開始的《課標》修改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思路。(注:以下內容為本刊對此文的觀點摘登。)
一、關于新《課標》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和指導的問題
1.問題
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驗中,的確有“很多的體育教師不知道體育課到底該怎么上了”的現象3,而且由于“新課程沒有規定什么教材上,什么教材可以不上,于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很多教師認為,只要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喜歡就可以了”4。分析原因,除了一些思想和理論的干擾以外,主要是由于《課標》取消了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具體的規定和指導,而地方也沒有及時制訂相應的《實施方案》所致。雖然,當時體育課程改革的本意是為了給予地方以更大的課程建設的自主權,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開放”和“放開”促進符合地方特點。但是,由于《課標》在對體育教學內容“是否應該進行指導”和“如何進行指導”兩方面都缺乏明確的思路和說明,也由于“體育教師缺乏創新能力和意識”5,造成了全國體育課教學內容一定程度上的混亂。對此現象,最近有權威專家提出:“中小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基礎教育就應當有自己的基礎性和規定性”并提出了質疑和建議:“讓我們基層中小學體育教師去編制教材符合不符合實際?所以修改課程標準時,我們一定要正視這些問題”6。本文完全同意這一觀點,同時認為《課標》在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性和指導性處理上存在有以下的問題:
1)《課標》沒有說明為什么沒有對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規定,沒有說明各級政府對體育教學內容的約束性和約束方式,也沒有進行有關的理論研究,使得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缺乏明確的理論支撐。
2)《課標》沒有說明作為國家課程文件不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規定時,是由誰來規定教學內容,是地方、是學校、還是教師本人?為什么?可行性怎樣等。《課標》只beW6Wpr8JFBF2mKjpabotQ==是籠統地要求地方要編寫“課程實施方案”,但也沒有說明“實施方案”是否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定,當然也沒有提出“實施方案”的體例,這也是后來各地的“實施方案”遲遲不能出臺的原因所在。
3)《課標》沒有探討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與課程設計有關的新的分類方法,沒有相應的理論研究,采用的是比較混亂的“以運動項目為主的混合性分類”方法。
4)《課標》沒有說明原體育教學大綱的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和指導方式有什么問題,就貿然取消了體育教師比較適應的“具體的教學內容規定”。
2.改進建議
1)根據5年來實驗的情況來看,應該大力加強《課標》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性和指導性。我們可以不像過去的《體育教學大綱》那樣,對體育教學內容規定得過細、過死,要構建相關的課程管理理論,遵循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原理,使體育教學內容在規定性和靈活性方面得到更好的統一。
2)可將體育教學內容分為:“體育知識”“運動技術”“身體素質”“鍛煉方法”和“情感體驗”五個部分。并在“運動技術”下面分為:“重點教材”和“一般教材”兩個部分,借此克服當前《課標》在教學內容指導上的“虛化”現象,也克服過去《體育教學大綱》在教學內容規定上的“平均化”現象。
3)《課標》可對體育教學內容以“說明”和“舉例”的形式來進行講解,以便讓各地、各校和第一線的體育教師可以在充分理解“大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參照范例來選擇和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形成 “大類教學內容統一,具體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內容約束方式,促進全國各地體育教學內容在統一性和靈活性方面得到更好的結合。
4)根據各“大類教學內容”的性質和需要,可以對“大類教學內容”的教學時數進行有一定彈性(規定區間)的規定,以保證學校能夠保質保量地教好各類教學內容。
二、關于《課標》對“教學方法改革”的指導問題
1.問題
在《課標》的文本中增加了“教學方法改革”的部分,在這個部分的后面《課標》還舉出了兩堂課的案例,這是從《課標》要加強對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需要出發的。與過去的《體育教學大綱》相比,與《課標》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指導相比,《課標》對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指導非常具體、細致。但是,《課標》強調“學法改革”“模仿學習”“自學自練”“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主題教學”“情景教學”為中心的教法改革指導在體育教改的實踐中的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反而“出現了不少有新課改之形而無新課改之神,形式主義之風似乎有愈吹愈烈之勢,自主變成自流、合作有形無神,探究過于泛化”7,“教師將體育課上成了純粹的游戲課,一堂課在熱熱鬧鬧中轉眼過去,學生什么也沒有掌握,更不要談技能的提高了”8。本文認為這個事與愿違的結果與《課標》給予教學方法的指導有偏差有關,本作如下幾點分析:
1)《課標》的表述明顯地輕視教法。把對教法改革的要求放在對學法改革要求之后是不妥當的,有本末倒置的傾向。在體育中的學法規律還遠遠沒有搞清楚時,籠統地談“加強對學法的指導”缺乏實際的指導性。
2)《課標》提出的教法和學法大都是圍繞運動技術教學以外的方法,而且大都是指導的方法,甚至還有的是組織方法、課外的方法和對教學方法的態度等,這模糊了教學方法的基本概念,不但進一步導致了輕視運動技術學習的傾向,而且使體育教學趨向表面化和松散化。
3)《課標》沒有闡述“應該提倡加強的方法”與“應該為主的方法”之間的區別,使廣大體育教師把“應該提倡加強的方法”錯當成為“應該為主的方法”,造成“課課搞探究、堂堂搞合作、全國搞主題、到處搞情景”的不良現象。
4)《課標》沒有說明各個新教學方法的使用年級、使用時機、使用教材范圍、使用限度等,由于指導的不明確,使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5)兩個具體的教學案例不典型,所謂心理和社會發展有牽強附會之感,教學目的不明確,學習目標也不全面,輕視身體鍛煉和技能的提高,對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有一定的誤導。
2.改進建議
1)加強對教法的指導,加強對學法研究的強調,舉出科學的學法案例。
2)明確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