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入法
耐久跑之前先播放精彩田徑比賽的畫面,精彩激烈的比賽、運動員努力拼搏的精神會深深感染學生。如我國優秀運動員王軍霞在奧運會上奪得一萬米金牌的動人場面。在視覺上給予學生動作的概念,心理上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變換路線和組織
是指改變傳統的場地繞圈,單調的隊列隊形的方法,進行各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形跑,合隊、分隊、并隊、錯肩、對角線跑等。在教學實踐中,“8”字形、蛇形、螺旋形跑采用的較多。學生們練習興趣也很濃,因此效果很好。平時體育課練習場地一般都在操場上,雖然環境較好,但比較單調,容易使學生厭煩情緒,所以在教學中采用了公路跑,越野跑等,經常改變練習環境,同時設置一些障礙,如低欄、墊子、沙坑、臺階、樓梯、單杠、樹木,使學生在跑的同時,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鍛煉效果,并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3.球類訓練法
球類是廣大學生十分喜歡的運動。從滿足學生的興趣出發,滿足他們的需要,愉悅身心的目,促進耐力水平的提高。注意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組,選擇籃球、足球為主,練習時間應該在25分鐘以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容易減緩疲勞的產生,激發了興趣同樣達到了跑來提高耐力素質的目的。
4.游戲訓練法
游戲是學生十分喜愛的學習內容,所以把游戲和耐久跑結合起來,是一種很有必要的教學手段。例如:采用貼人,老鷹捉小雞,跳繩接力賽,長時間的個人跳繩、集體跳繩等游戲等,并且播放音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達到了鍛煉效果。
5.自設目標法
在教學中確立目標,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目標設置。如:對身體素質差、形態不好的學生,他們的目標應該設置在提高自我、戰勝自我,而不是要他們達到一定的成績,這樣他就能夠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自覺地進行鍛煉,從而達到自己所制定的目標。對體能比較好的學生應以提高速度耐力為主。切實可行的、自己制定的目標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變化,要多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多關心學生的身體狀況。多用“加油、真棒、你能行、堅持就是勝利”等語言給學生與鼓勵,增強他們完成目標的信心。
6.記時跑
教學的最終目的要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可以進行5分鐘、10分鐘的記時跑,而最初并不規定跑的距離,由學生沒有壓力的發揮,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經過學生自我的挑戰,同樣時間跑的距離也會不斷增長。最后進行相應的測驗如1000米、800米。通過測驗和競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7.合作小組練習法
通過制定小組目標,提示要求計算每組最后一名學生的成績為小組成績。并以此作為考核小組的依據。這樣,為了達到小組目標,大家在練習的時候都能積極主動,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來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