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的交通,準點的地鐵,融合不同風格卻極完美的建筑,明澈的山水,還有紳士,是組成德國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住在交流學生Oliver家的十天,使我更了解了德國人為人處世的風格。
Oli的家在Heimeranstr街上,步行到慕尼黑啤酒節舉辦的地方用不了十分鐘,這是一條古老與現代相融合的街。在一幢幾乎全用玻璃建造的建筑物的對面,就是他家所在的公寓。房子不高,卻帶有標準的德國式建筑的氣息。隨著復古的木制旋轉樓梯上到三樓,便是他家了。他家裝修得很精致,墻壁上掛滿了不同風格的畫,還有一整個房間的書。那種氛圍使人不敢大聲喧嘩,甚至讓我這個初來者覺得緊張。一切物品都放在它應該在的位置,有板有眼,依循著德國人的風格。
Oli的爸爸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同時兼有刻板與幽默這兩種對立的個性。Oli的媽媽美麗優雅,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擁有一個不怎么大的店,出售一些她收集的畫和照片。Oli的哥哥是一個聰明卻極度貪玩的大學生,而Oli是一個只對娛樂感興趣的高中生。這是一個標準的德國家庭,具有典型德國家庭的特質,即使是我的出現也沒有打亂他們的生活節奏。每天6點半,Oli的媽媽會起床準備早餐,在孩子上學后整理家務。下午4點,Oli的媽媽回家準備晚飯。晚上8點,Oli的爸爸回家,一家人共進晚餐。而到了雙休日,全家都會睡上一個懶覺,然后戶外活動,或者是參加派對。電腦程序般的生活,卻顯得豐富多彩。而我,一直無法適應他們如此有計劃的生活,任何活動都有事先的安排,一旦確定就沒有變通的可能。在我眼里,實在有些呆板,而這表現在另一個方面就是德國人的守時。對他們來說,守時是一個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習慣。甚至可以說,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任何人想不守時都很難。
除了守時,絕不浪費也是他們遵守的原則。雖然餐桌上的菜肴總是十分豐盛,但菜量始終精確到可以讓每一個人吃飽,卻沒有一點剩余的程度。每餐飯后,每個人的盤子里總是一干二凈。
給我印象最深的,毫無疑問,就是他們的紳士作風。
剛下飛機,我拎著大包小包在這個陌生的國度尋找Oli一家的身影。期待,緊張,我不知道迎接我的將會是怎樣的住家。而就在看到他們的一瞬間,我便知道先前的緊張是多余的。他們親切地和我握手,然后禮貌地和我聊天。之后,Oli問我:“我能為你提行李嗎?”在中國,我們會說“需要我幫忙嗎”。德國人的這種表達方式,透出他們骨子里的紳士風度。當他說“我能為你提行李嗎”時,他擔心的是別人拒絕他的幫助,而“需要我幫忙嗎”的話中之話卻是“你應該不需要我的幫助”。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比如,在出門時,Oli一定會將門打開,讓我先走。上車前,他會為我開好車門。外出旅游的時候,重物全在他的包里。每天放學,他會在約好的地方等我,接我回家。到家之后,他會和我一起做我喜歡做的事。這些事,決不是他刻意做的,而是他的習慣。
每一個微小的動作,都讓我感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