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一個典型的依托高新科技發展起來的充滿活力的現代城市。這里是“寶馬”汽車的故鄉,這里有傲視全世界的科技館,這里有近乎完美的現代交通體系。
在慕尼黑,交通工具基本上有六種。其中,四種公共交通工具火車、地鐵、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各司其職,保障了一個城市良好的交通狀況。火車的覆蓋范圍最大,以位于慕尼黑城中心的中央車站為基點向八個方向輻射開去,編號為S1~S8(S為德語當中“快”的首字母)的火車連通了慕尼黑主城區及周圍的許多小鎮。火車的班次非常多,一般10到15分鐘就會有一班,而到站的時間也是無可挑剔的精確。正是這種精確給德國人提供了萬事嚴謹的可能性。
地鐵系統與其他城市沒有明顯差異,精確而繁忙。
有軌電車活動范圍就相對較小,一般出現在市中心步行區域以及每個小鎮的主干線上。在街心行駛的有軌電車速度非常的慢,但也有些區域封閉半邊馬路當作有軌電車的專用線路,那些地方的有軌電車速度就很快。
最讓人驚嘆的還是公共汽車的準點。每班車到每個站的時間基本上是恒定的,以至于我連著幾天去學校都在下火車后小跑幾步剛好趕上開往學校的那班,規律得讓人難以置信。
至于私人交通,那就是汽車與自行車了。寶馬、奔馳和奧迪的總部和展覽館鼎立在這座城市中,向路人炫耀著自己的輝煌。在當地人眼中,這些牌子并不稀罕,開著奧迪旅行車追著寶馬TAXI和奔馳卡車打招呼,太正常不過了。當然,路好也是交通發達的重要條件。這兒隨便什么車,開上高速,一腳踩上油門就上160碼。周圍,不時轟鳴而過幾輛運動摩托或是敞篷跑車。
自行車的普及率自然是比不過我們自行車王國,但他們的專業程度卻遠比我們高。他們視之為運動,而我們視之為“腳”。
無論你身在這個城市的何處,一次轉車都足以帶你到四通八達的中央車站。這種交通上的極度便捷從根本上形成了以慕尼黑為代表的歐洲大型城市的基本生態。大多數人住在鎮上,享受愜意的綠色生活;而辦公樓以及商場向市中心聚集。當然,這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城市。夜晚的慕尼黑市中心是一座空城,除了打了烊的商店和人去樓空的辦公建筑之外一無所有,而這正是政府頭疼的事情之一。
后現代的工業,后現代的城市,后現代的生活,但這些都不是我最感嘆的,讓我真正折服的是他們對待交通、對待工程的態度。舉個例子吧,為了緩解依然沉重的交通壓力,慕尼黑正在城市公路環線的地下挖掘并建造一條地鐵環線。一般概念中,打洞、挖掘、施工都無可避免地對當地的居民及原有交通產生巨大的影響,但這里例外。整個公路環線的交通不會受到任何干擾,哪怕地下14米處巨大的機械正快速推進。這是政府考慮每個個體的需要、尊重每個公民的權利、服務于人民的典范。
在一處施工工地,德國朋友告訴我,這兒的空間將被分為立體的3層:最底下一層是地鐵,中間一層是公路,而在地表你將什么都發現不了,除了綠油油的草地。
適合德國的城市模式并不一定適合我們,他們的成果我們也不必全部借鑒,但時刻考慮每個人的需要是不會錯的。慕尼黑的交通并不完美,但它的態度讓我相信它必定有完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