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人類的“天眼”,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現機器;沒有一臺機器能像它一樣帶給我們如此多的驚奇、如此多美麗的幻想,沒有一臺機器能像它一樣擁有如此眾多的“粉絲”、寄托著如此眾多的牽掛;它碩果累累,它命運多桀,它曾無奈地走近生命的終點,而它又盼到了新生的希望。
它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
從哈勃說起
1929年的許多個夜晚,美國人埃德溫?哈勃都在洛杉磯郊外的威爾遜峰上用一臺當時最先進的100英寸望遠鏡觀察夜空。哈勃在大學時代是個出色的拳擊手,畢業后又取得了律師執照,但顯然,他對頭頂上的繁星比對人世間的爭斗更有興趣。就是在這一年,他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在這之前,他已經發現并確認了河外星系(銀河系之外的星系)的存在——此前人們一度以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1929年,哈勃通過觀測和計算,發現天空中所有的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而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后退的速度就越快。這說明什么?宇宙在膨脹!
把膨脹的過程像倒帶一樣倒回去,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很小很小的,小到只是一個點。科學家們把這個點叫做“奇點”,而宇宙開始膨脹的那一刻,被稱為“大爆炸”。
那么早期的宇宙是什么樣子?各種星體又是怎么形成的?雖然時間不能重來,但科學家們希望借助望遠鏡看到過去!
我們能看到東西是因為有光,而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公里。假設我們看到30萬公里之外有個人在向你招手,其實你看到的是他1秒鐘之前的動作。同樣,當我們觀察一顆距離我們10萬光年(光年是個長度單位,就是光走過一年的距離)的星時,實際上看到的是它10萬年之前的情形。所以,望向遠方就是望向過去!
架在地球上的望遠鏡會受到大氣層的干擾,地球的大氣層就像是地球的面紗,讓望遠鏡看到的星光不停地抖動,從而顯得模糊不清。所以,科學家想到了太空。
1990年4月25日,對天文學家來說是個極其重要的日子,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美國的航天飛機把一個長13.3米、直徑4.3米、重11.6噸的望遠鏡送上了太空。人們給它起名叫“哈勃”。
向“哈勃”致敬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有史以來最大、最精確的天文望遠鏡,它的觀測能力相當于從華盛頓看清楚1.6萬公里外悉尼的一只螢火蟲。它是人類的一只“巨眼”。
借助這只巨眼,科學家計算出宇宙的年齡約為137億年,而哈勃幫我們看到了宇宙誕生后僅僅7.5億年時嘆為觀止的景象。那里有成千上萬奇形怪狀的星系,有的像牙簽,有的像手鐲,有的什么也不像,跟我們熟悉的旋渦形星系和橢圓形星系大相徑庭——這混亂的場景正是宇宙處在嬰兒期的模樣。
哈勃望遠鏡還讓我們看到了恒星周圍的圓盤,那是行星的胚胎時代;讓我們看到了遙遠的恒星大爆發,那是恒星死亡的時刻;讓我們看到了巨大的熱氣團被旋渦中心吞噬并向外發出脈沖信號的情景,那是傳說中的黑洞存在的證據……

在望向深空的同時,哈勃望遠鏡也沒有忘記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它幫我們目睹了火星上的“完美風暴”,目睹了木星和土星上的神奇極光,最激動人心的是彗星撞木星的“天地大沖撞”……
它不知疲倦地工作了十六年,拍攝了接近80萬張照片。利用這些照片,科學家寫出了無數的論文,每一篇論文的完成,科學家們都要向“哈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