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威尼斯
威尼斯是什么? 似乎一個水城并不足以勾勒出她的形象。她建在大大小小117座島嶼上,以400多座石橋相連;她是歐洲中世紀強盛的共和國,強大的海軍縱橫歐洲;她以貿易起家,威尼斯商人名聞天下,從這里走出了馬可波羅;這里有被拿破侖譽為“最美麗的客廳”的圣馬克廣場,這里的里奧托橋是歐洲三百年的商業中心;玻璃制作工藝曾是她稱雄商界的殺手锏,時至今日玻璃島上的玻璃工坊仍然保持了百年前的制造工藝;麗都島是“歐洲的夏威夷”,是威尼斯電影節的舉辦地……這便是威尼斯,一顆漂浮在亞德里亞海上的珍珠。
列車駛上了威尼斯運河大橋,身后是大陸,前方便是島嶼相連的水城。從車窗向外望去,暮色中的威尼斯像戴著面紗的耶利亞女郎,不肯讓我一眼看到她的真面目。只看到水面上號稱“水上TAXI”的剛朵拉穿梭往來,水邊的老屋中透出點點燈光。不知道怎的,突然想起來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或者我也能如朱自清老先生一般,來一次槳聲燈影里的威尼斯。
走進了威尼斯,從這一刻開始,我的交通工具除了自己的雙腳以外,就只有船了。剛朵拉雖然古樸典雅,可以乘之在小小的水道里左顧右盼,但是價格就實在不是我這背包客能承受得了的。那么也好,就用自己的腳步來丈量這顆水上珍珠吧。
圣馬克:繁華的正面
威尼斯人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威尼斯不僅僅只有圣馬克!圣馬克廣場和圣馬克教堂是威尼斯的象征。傳說耶穌的弟子馬克就埋葬在這座教堂之下,他也由此成為威尼斯的守護神。我不能免俗地在教堂前留下了自己的一張照片,身后那五座金光閃閃的圓頂竟然是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亞教堂。這可不是友誼的象征,而是威尼斯的遠征軍在十字軍東征時千里迢迢從那里掠奪回來的。當威尼斯共和國在她強盛的年代中,每次遠航回來的商船都要為圣馬克獻上一份珍寶。日積月累,保存這些禮品的“圣馬克之家”便成了東西文化的洋洋大觀。

和圣馬克相鄰的是具有濃厚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公爵宮,名畫是這個曾作為威尼斯總督執政廳的特色。看看這些名畫的名字吧:“威尼斯的勝利”!“海神向威尼斯獻禮”!還沒有看到畫之前,就已經被其折服了,古威尼斯人的驕傲和奮進還真不是一般的厲害。丁托雷托一幅名為“天堂”的巨作取材于但丁的名著《神曲》,700多個人物匯集于這幅長22米、寬7米的世界第一大的油畫中。當我站在它面前時,除了不停地倒吸冷氣,便再找不出贊美的詞語了。
吸引人的不光是這些歷史文物。廣場周圍的咖啡屋、餐廳幾乎是不分日夜、不分季節地營業。走累了,可以擇一個咖啡茶座小憩片刻,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膚色、不同裝扮的人流,望望天水一體、藍得透明的亞德里亞海,賞賞四周保存了千年風骨的建筑雕塑。最絕的是,各個商家吸引客人的居然是小規模的管弦樂隊,你方奏罷我登場,如同一個永不落幕的露天音樂會。
威尼斯的另一面

威尼斯是繁華的。在圣馬可,在麗都,在里奧托,在玻璃島,你可以看到如織的游人摩肩接踵。威尼斯是浪漫的,拜倫、雪萊、奧申巴赫,給了這里詩一樣的憂郁。然而威尼斯更是孤獨的,當你離開導游手冊所指點的著名景點,你才會發現這個城市更為真實的另一面。
我背著大大的登山包,好奇地在狹窄的街巷中穿行。也許是地面下沉的緣故,每座古老的建筑都印滿了水漬;也許是環境保護沒有做到家,遠離了主水道的地方總是看到浮浮沉沉的垃圾。當我離開繁華的正面,在導游手冊所沒有指到的地方,那給我歡樂和震撼的威尼斯仿佛忽然間消失了。只看到一處處緊鎖的房門、一條條破敗的街道、一個個步履蹣跚的老人,沒有生氣,沒有活力,沒有年輕人。
我在一處威尼斯最早的海船工廠旁停下腳步。告訴我這個信息的是一個頭發花白、卻依然穿著燕尾服打扮得一絲不茍的咖啡店主人馬里奧。整個下午,我是他唯一的客人。
當我向他感嘆威尼斯的秀麗時,他卻用了一句“Venice is dying(威尼斯正在死去)”來作答。老人告訴我,對威尼斯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城市已經不能提供發展的機會了,這里只有旅游,除了旅游,還是旅游……
威尼斯是什么?“E and I,”老人說道,“Exploring and Innovation(探索和創新),但是現在這里只剩下了Escape and Ignore(逃離和忽略)。”里奧托橋依然繁華,但是那里充斥著仿制品,沒有了創新,沒有了開拓;玻璃島依然晶瑩剔透,但是固步自封的人們只滿足于自己是玻璃的始作俑者,卻忘了如何給曾經的榮耀增加光彩;麗都島還是如此時尚,但是這“歐洲的夏威夷”只會在電影節時才被人想起;馬可波羅是威尼斯人的驕傲,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紛紛離開卻不是為了威尼斯的未來;拿破侖一句“歐洲的花園”被津津樂道了幾百年,但現在的威尼斯卻只保存了一個旅游城市的美名,卻忘了花園也需要耕種不輟。

馬里奧說,如果是一千多年前的威尼斯人,一定會想辦法拯救這個城市,但是現在的威尼斯人只會選擇逃離。他說這話的時候面無表情,不激動,不憤怒,嚴肅,無比嚴肅。
我默然。我的目光越過寂寞的街巷向圣馬克旁高高的鐘樓望去,那里游人如織。每個游人都是威尼斯的匆匆過客,他們只看到表面的風光,而不會注意到威尼斯正在沉沒。
又是一個暮色將至的傍晚,我的三日威尼斯之旅即將結束。離開威尼斯前,我來到圣馬克廣場背后著名的嘆息橋下。這座上不見天下不見水、僅有四個窗口的橋連著一所古老的水牢,過去的囚犯們在這里最后望一眼自由之所,留下一聲嘆息。我也將告別美麗的威尼斯,這繁榮與消亡并存的威尼斯,留下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