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假釋性質的界定,各國假釋制度的比較,指出我國假釋制度在假釋的條件上規定過于嚴格;在假釋的程序上受刑人沒有主動性;在假釋考驗期的管束上不周密;在假釋的撤消上缺乏具體的操作程序。提出了在假釋的對象上應適當的放寬;在執行的刑期上,應區分成年犯和未成年犯;在假釋的條件中對“不致再危害社會”作出明確的解釋;在假釋的程序上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在假釋考驗期的管束上,建立假釋監管工作機構;在假釋的撤消上應采取法定撤消和可撤消兩種形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