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對廣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標,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更要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然而,根據中國心理學會對全國22個省的調查表明,約13%的青少年存在著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其中包括情緒因素及人際關系因素。全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這些數據以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逐年上升、趨向低齡化、智能化等事實表明,我國當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狀況令人擔憂。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
當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五大問題:
1、重智輕德,重大德輕小德。被調查的家長中95%的人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其他都無所謂”。在學校“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的狀況依然存在。家長們對自家孩子“品德好但學習不好”的現實無法接受。
2、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互脫節,缺乏合力。表現為:學校講一套,家長講一套,在社會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徑相互矛盾,讓未成年人無所適從;教育責任不清,工作機制不完善,價值導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夠好。
3、對未成年人提供的社會環境不佳,甚至存在著嚴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的違法行為。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由于利益的驅動,遍布街頭巷尾的各種違法經營的網吧、電子游戲廳和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頹廢有害的色情口袋書、庸俗不堪的文藝作品等,已成為嚴重腐蝕未成年人心靈的一大社會公害。因迷戀網絡而走上犯罪的未成年人也屢見不鮮。
4、來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負面影響。據被調查的司法界人士介紹,近年來,因婚姻家庭變故,家庭不和諧、不穩定,家庭教育不到位,導致未成年人輟學走向街頭、流浪乞討、最終犯罪的比例占到青少年犯罪的60%~70%。
5、對未成年人的良好精神食糧供給不足,給各種違法經營的網吧、電子游戲廳和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的有害信息、渲染色情、頹廢有害的色情口袋書、庸俗不堪的文藝作品對未成年人的腐蝕提供了機會。
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道德教育的內容脫離青少年的實際;道德教育的過程脫離青少年的主體;道德教育的形式脫離社會及青少年的現實;道德教育結果認識與行為嚴重脫離。
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幾點措施
1、深化學校的教育改革,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從構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和符合未成年人成長各階段特點的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入手,積極改進和創新學校德育教育。要積極探索分層次的德育教育,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確定由低到高的階段性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標切實可行、內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小學生應以規范基本行為的養成教育為主,努力培養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中學生應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努力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真情實感。
要積極探索學校的德育教育規律,要將其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改變學校就德育抓德育的傳統教育方法,把德育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深化中小學課程設置、教材教法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整體推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使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強化學科滲透性,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獲得優良的道德品格、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創新精神、必備的實踐能力,最終達到“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的目的。
2、以人為本,尊重未成年人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德育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會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要給未成年人足夠的尊重和信任。要相信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和正視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根據未成年人的天性來進行教育。要讓未成年人多參與。要開展互動教育,調動未成年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改變以教育者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改變“我說你聽”的教育方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過程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在互動教育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讓孩子們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督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只有未成年人真正參與進去了,他們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華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認識。
3、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不斷優化和完善社會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質是體驗。德育教育的過程是由知、情、意、行等環節結合而成的,體驗貫穿于各個環節。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實踐體驗中培養習慣。對此,他作過很多精辟的論述。他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獲。”
要推行體驗教育就必須堅持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兩個課堂、兩個陣地,既重視課堂教育又重視實踐教育,既進行認知教育又進行實踐教育,使未成年人在社會實踐中向人民學習,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悟道德,磨練意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做到知行的統一。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創業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
通過實踐體驗,把創業的意識和道德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質,轉化為良好的習慣和行為準則,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不斷優化和完善社會教育,當前,首要的是把優化社會軟環境和搭建社區教育平臺,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性工作抓緊、抓好。
4、改進家庭教育,務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
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這深刻挑明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所養、所育,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從現實看,家庭教育不僅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也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從小養成良好習慣、文明行為、高尚品德的影響和作用更大。
各級共青團組織、婦聯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應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切實承擔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要加強領導,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的組織網絡;要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宣傳工作;要制定計劃,落實措施,建立檢查評估機制;要規范教學管理,辦好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要加強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者首建國,系湖南省郴州日報社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