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這樣鏗鏘有力的話語第一次出現在向來少用形容詞的黨代會報告中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成語詞典里對“水火不相容”的解釋是比喻二者對立,絕不相容,再通俗地講就是一種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這表明,即使在強調和諧共生的今天,黨與腐敗卻是絕沒有什么和諧可言的。
漢朝王符在《潛夫論·慎微》中寫道:“且夫邪之與正,猶水與火,不同原,不得并盛。”今天,從黨代會報告中,把黨與腐敗視為“水火不相容”的關系,這可以看做是黨的自我約束和莊嚴承諾。如果把腐敗比喻成火,把反腐比喻成以水滅火,黨與腐敗的“水火不相容”也能讓人品味出黨在“滅火”上的新智慧和新境界。這里面,體現出了互相遞進的三重境界。
境界之一:讓滅火的水勢來得更猛烈些吧。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在黨的十七大報告用如此嚴厲的措詞,這也是與當前反腐斗爭形勢的嚴峻性相對應的。近年來,中央在反腐問題上顯示出了鐵腕般的高壓態勢。十六大以來,中央開展的反腐斗爭可謂是“驚心動魄”——從青島市委原書記杜世成到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華,從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晚華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莜艾,從天津市政協原主席宋平順到上海市原市委書記陳良宇……多少臂經位高權重的腐敗貪官受到懲處,有的甚至被送上斷頭臺。然而,腐敗問題依然在嚴重地侵蝕黨的肌體。據筆者了解,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全國就有9萬多黨員受到不同程度的黨紀處分。可以看出,當前,反腐問題已經和救火問題一樣十萬火急。面對這一形勢,我們應呼喚的是讓“滅火”的水勢來得更猛烈些吧。從十七大報告對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的表述中,人們可以嗅出迷股水勢也必將會愈來愈迅猛,
境界之二:治火當從星星之火著眼。滅火經驗表明,很多來勢迅猛的大火最初都是由星星之火燃起的。反腐實踐也表明,許多大青污犯都是由一點一滴責婪的積累、欲望的膨脹,到欲壑難填,最終小貪變成大貪。然而。在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對貪污受賄的起刑和量刑點都要遠遠高于盜竊、詐騙等犯罪,這無疑對打擊規模較小的腐敗犯罪是不利的。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學一學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他們喊出過這樣的口號:貪一元錢也不放過。對此,廉政公署的解釋是:大赍小貪都是貪,放過小貪等于縱容大貪,繼而縱容貴得無厭,那時,調查的成本會增加幾十倍上百倍。正因如此,香港才會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個腐敗嚴重的城市,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以廉潔著稱于世的城市。從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這樣的表述中,自然可以引中出哪怕是與微小的火星也不相客的含義,這是一種“零容忍”的姿態。只有,零容忍”,才能有望實現“零腐敗”,在今后的反腐實踐中,如何從細微處著眼,治小貪如治大貪當是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境界之三:滅火最高境界在于使空氣保持潮濕,使火情無從滋生,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還有一個表述同樣引人注目,就是關于“廉政文化,的提法也首次出現。,廉政文化,強調的是預防為主的思維。把這兩個提法結合起來,可以看出,在反腐問題上,中央強調的是加快建立防治腐敗的長效機制,從權力反腐轉向制度反腐。并訴求于文化和教育手段。胡錦濤在報告中說,“在豎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在此次十七大召開前,國家級預防腐敗的專門機構——國家預防腐敗局正式揭牌,加強監督。關口前移將成為有效預防腐敗的關鍵,這也體現反腐敗的最高境界,反腐敗當然就要求盡可能把所有貪官都一網打盡,但這并不是反腐的最終目的。反腐是動態的,不可能寄望于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關健在于如何時常澆灌,讓空氣保持濕潤,使腐敗的火情無從滋生。
編 輯 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