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進水拋錨時,路面積水有車門一半高,前車燈都幾乎淹沒了!”談起公司剛買的那輛黑色寶馬車不幸被水淹的情景,上海永國涂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國涂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薛先生喟嘆不已。
滿城風雨 寶馬車“淪陷”
2007年2月16日早上6時30分,下著瓢潑大雨,永國涂裝公司的小黃駕駛著公司的寶馬車,由西往東行駛到五洲大道至高東鎮方向的地方聯絡道,只見前方道路“煙波浩渺”。小黃小心地沿著道路開去,車輪四周不斷濺起水花,忽然,車身一震,寶馬車瞬間“沉”在水坑中不動了,小黃趕緊撥打“110”報警,并向寶馬車銷售商——上海寶誠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誠銷售公司)電話求助。7時15分,交警趕到現場,測得當時路面積水深度約為70公分,寶誠銷售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派來了牽引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寶馬車“移”到牽引繩索長度的范圍內,最后將寶馬車從水中“撈起”,送往修理廠維修。
“當時這輛車因為進水導致發動機及其他零部件損壞,我們詢問客戶,這個發動機是維修還是更換,更換比維修要多出近2萬元,但維修后的發動機保修期只有三個月,調換的發動機保修期是兩年,最后客戶選擇了更換,并支付更換發動機的費用18萬元和其他零部件維修費6.27萬元。”負責檢測維修的寶誠銷售公司人員表示。
“傷筋動骨”24萬發動機損失誰買單?
拋錨事故發生后,寶馬車投保的保險公司立即對發動機之外的車身損失6萬多元進行了定損核賠,但對發動機的損失18萬元卻拒絕核賠。2007年7月,永國涂裝公司只得將浦東新區公路管理署告上法庭,后又追加了浦東工程公司作為第二被告。
“這條路段經常積水成患,車輛行駛過這里,熄火和牌照被沖走是常有的事,公安部門也常常因此類事故接警出動維持交通秩序。”永國涂裝公司的代理人在庭上表示“浦東新區公路管理署和浦東工程公司作為道路養護部門和建設管理部門卻疏于管理和養護,使得原告車輛因遭水淹導致發動機及其零部件損壞。兩被告沒有盡到其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對寶馬車熄火拋錨這起事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永國涂裝公司最后要求兩被告共同承擔賠償其車輛發動機的修理費損失18萬元,并承擔案件的訴訟費。
“五洲大道道路的審批是在2007年6月完成。8月才移交給我們管理,而原告發生事故是在2007年2月,遠遠早干移交時間,那時公路還是由浦東工程公司在管理,”公路管理署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感到十分冤枉,“我們還不是該路段的養護管理責任人,道路都沒有移交,怎么承擔責任呢!”
而浦東工程公司則辯稱,寶馬車發生事故時,該路段確實是由他們在管理。但該路段的設計、施工,監理均驗收合格,而且工程公司在將該路段移交給浦東公路管理署之前也盡到了管理職責。“寶馬車發生事故損壞是由于災害性天氣導致的,那天雨下得很大,屬于不可抗力,而且早晨我們已經派人采取了水泵排水措施,對該路段進行了排水疏通。”
浦東工程公司的代理人指出,保險公司之所以不予理賠發動機的損失,完全是因為原告駕駛員存在駕駛技術不當造成了發動機損壞。
那么、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理賠呢?帶著這一疑問,本案的承辦法官走訪了寶馬車的投保公司——太平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因為當初永國涂裝公司在向我們投保寶馬車時,只投保了車輛損失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玻璃單獨破碎險和車身劃痕損失險,沒有購買發動機特別損失險,所以當時駕駛員稱發動機巳損壞,我們也沒有對發動機因涉水引起的損壞做勘查定損,因為在原告購買的車損險中,因涉水導致發動機損壞屬于責任免除范疇,所以,只要由于涉水引起發動機損壞,我們不予理賠,也不考慮是什么原因導致發動機損壞,在我們相關的材料里也沒有關于發動機的勘查、定損記錄。”保險公司的客服部人員解釋道。
“災害性天氣”哪個為準?
庭審中,原被告都談及了“災害性天氣”的問題,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浦東工程公司特意向法庭提供了上海浦東新區氣象中,凸出具的《天氣證明》:“根據浦東新區氣象局距離高東地區最近的觀測點資料顯示:受強對流天氣影響,2007年2月15日20時到2007年2月16日11時之間,出現了大雨到暴雨的陣雨天氣,雨量為29.3毫米,屬于災害性天氣,”同時,還補充說明:“據浦東新區氣象局實測:2007年2月份降水量65.1毫米,比常年(55.7毫米)偏多近2成。”
巧合的是,原告永國涂裝公司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也向法庭提供了另一份證明,該《氣象證明》由上海市氣候中心出具,上面寫著:“經查上海市浦東新區氣象中心的觀測資料,2007年2月15日20時——2007年2月16日08時的降水量為26.0毫米,特此證明。”同時,氣候中心還專門附錄了降水等級表一張,根據等級表的劃分,24小時降水量達到25.0——49.9(毫米)的級別屬于大雨等級。
“我們認為,被告提供的《氣象證明》對數據的分析、說明不符合氣象學的用語,氣象學上是以12小時為計量標準,而且也不對災害性天氣作評價,現在這份《氣象證明》是計量了事發前后15小時的雨量,出具的雨量也不屬于暴雨,僅僅是略大干大雨雨量,所以法院應該采信我方提供的證據。”
兩家氣象單位對同樣的事發天氣情況卻作出了不同的證明,究竟哪一份更為精確、專業呢?
承辦法官對此作了深入調查,調查中,上海市氣候中心向法院提供了事發當天12小時的逐時自動觀測的降水量表,上海浦東新區氣象中心對此予以了確認,接待人員向法官作了更正說明,“從氣象學角度來說,12小時降雨量未達到30毫米屬未達到暴雨天氣,不能算是災害性天氣,我們前面出的證明上‘屬于災害性天氣’的結論不確切。根據當天12小時降雨量26毫米來看,屬大雨到暴雨天氣。”
對此,浦東工程公司認為:“調查筆錄中提到的僅是氣象學上的相關規定,并未提出事發當天的天氣不屬于法律上所指的不可抗力。”
法院明斷是非工程公司賠付14萬
經過充分的調查,法院認為,寶馬車事故發生時,被告浦東工程公司并未啟用配備的泵站排水系統對道路進行排水,僅通過臨排水系統排水,雖然工地施工日記顯示被告曾于事發當天派兩名工人到該路段用水泵抽排水,但排水實際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仍導致路面積水達到70公分左右,影響了該道路的正常通行。
法院同時認為,在80段大面積積水且積水較深的情況下,被告浦東工程公司沒有證據證明,其當時已設置明顯標志或采取安全措施對行人或來往車輛予以提醒注意或暫時限制、禁止行人、車輛通行,來避免危險或損害的發生,因此浦東工程公司存在管理上的瑕疵和過錯。
至于被告稱路面積水系因降雨這一“不可抗力原因”導致的抗辯,法院認為,根據氣象資料的顯示,事發時屬大雨到暴雨的天氣,并未達到災害性天氣的標準,且事發前并未有集中降雨的情形,難以確定為系人力所不能控制的不可抗力范疇,因此被告抗辯理由不足,難以采納。
另外,法院也指出,駕駛員小黃應當預見繼續在該路段往前行駛可能產生的危險,但其自信能夠避免而未采取停車或繞行等相應措施,仍將車輛開進路面積水較深區域,并最終導致車輛涉水致發動機損壞,因此駕駛員對原告車輛發動機涉水損壞也具有一定的過錯,應適當減輕被告浦東工程公司的賠償責任,對于減輕部分,原告可向其駕駛員主張相應的權利。
至于被告浦東公路管理署,法院認為,其系2007年8月1日后才正式接收事發路段,因此對于該道路工程移交前因維護、管理瑕疵造成的損害,不承擔賠償責任。
2007年11月1日上午10時,浦東新區法院外高橋法庭作出一審判決,根據被告浦東工程公司在對事實路段維護、管理中存在的過錯和原告駕駛員自身存在的一定過錯,被告浦東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賠償原告永國涂裝公司車輛發動機修理費損失14萬元,被告浦東公路管理署不承擔賠償責任。原告上海永國涂裝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編 輯 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