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2年以后,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金融審計開始圍繞“風險#65380;效益#65380;管理”展開,效益審計雖有探索,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等客觀原因,到目前還不夠完善,效果也不夠明顯#65377;尤其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對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審計迫在眉睫,但從目前開展情況看,還存在著一些難點,比如還沒有統一的審計內容#65380;完整切實可行的審計技術和方法等#65377;
關鍵詞: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7-0062-02
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審計是對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經濟性#65380;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審計#65377;自2002年以后,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金融審計開始圍繞“風險#65380;效益#65380;管理”展開,其中已包含相當內容的經濟效益審計成分#65377;效益審計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形成了符合各自特點的審計模式,也取得了應有的效果#65377;我國的效益審計雖有探索,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等客觀原因,到目前還不夠完善,效果也不夠明顯#65377;尤其是“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在如何有效開展效益審計,是商業銀行審計的重點之一#65377;
然而,開展此項工作目前還存在著一些難點,比如還沒有統一的審計內容#65380;完整和切實可行的審計技術#65380;方法#65377;
本文現對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審計內容#65380;方法做了基礎性的探討#65377;
一#65380;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審計的內容
銀行是社會資金運動的樞紐,是聚集資金和分配資金的綜合性部門#65377;鑒于此,銀行經濟效益審計的內容取決于銀行經營活動的內容(負債業務#65380;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同時,銀行經營活動對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影響都與上述業務內容相關#65377;
(一)對銀行負債業務效益的審查
銀行負債業務的經營是銀行全盤業務的基礎#65380;起點,因此,銀行負債業務經營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整個銀行經營業務的好壞#65377;銀行經營負債業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效益原則#65380;信譽原則和質量效率原則#65377;
1.效益原則#65377;銀行的一切經營活動都必須以效益為中心#65377;銀行負債業務的經營必須遵循效益原則,既要講求負債的社會效益,更應講求銀行自身的經營效益,由此,銀行負債業務經營的效益原則有如下四方面的含義:
一是銀行負債業務經營必須有成本觀念#65377;籌集資金所付成本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銀行的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若銀行以較低的籌資成本支出取得大量的資金來源,銀行就可獲得較高的收益#65377;反之,銀行籌集的成本很大,或者籌資付出很多,即使銀行通過這些資金的運用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但必然會降低銀行的盈利水平(資金成本率即是考核成本控制的指標之一)#65377;
(1)合理確定負債利率,嚴格控制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是銀行負債的最直接成本構成,它的支出左右著銀行成本的高低#65377;但各銀行機構展開存款大戰,往往存在變相提高利率的現象,這樣對銀行成本核算極為不利,因此,嚴格控制利息支出工作十分重要#65377;
(2)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負債成本
銀行的負債結構直接影響著信貸資金營運效益#65377;在存款管理中,應在抓活期儲蓄存款的同時,下大力氣抓企業存款,從而通過大量組織低息存款,來消化高成本資金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造成的壓力#65377;
存款增長率尤其是提高活期存款增長率和單位存款增長率是降低負債成本的途徑#65377;
負債管理必須強調負債結構的合理化,如負債內部的長短比例是否合理,長債中的到期債務結構是否合理,負債與資產的匹配是否合理等#65377;如存貸比率這一指標即反映成本盈利及風險能力的指標#65377;
(3)控制負債直接費用,降低銀行服務成本
銀行的直接費用主要指代辦費#65380;宣傳費#65380;管理費等#65377;要降低存款的費用,必須合理安排費用支出,減少各種消耗#65377;如資金成本率#65380;收入成本率等項指標即是對此項業務的反映#65377;
二是銀行經營負債業務時必須考慮其負債的有效運用#65377;銀行負債業務具有選擇性,即銀行負債業務必須使其負債能夠有效運用#65377;如從資金運用率這一指標便可看出負債是否有效運用及其利用程度#65377;從銀行自身效益出發,銀行負債應當最大限度地被用于貸款,否則,銀行會背上存差的凈付息包袱#65377;
三是必須保證自有資金的完整性和增值性#65377;銀行自有資金即信貸基金,是銀行進行貨幣信用活動的本錢,一方面必須加強資產業務的質量管理,防止資產業務的損失對自有資金的侵蝕,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自有資金補充制度#65377;
四是服務收費制度必須完善#65377;銀行為客戶的服務項目,除特殊項目外,必須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以增加銀行收益#65377;
2.信譽原則#65377;銀行負債是一種信用行為,銀行為了其生存和發展,在經營負債業務中,必須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不得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無故占用別單位和個人資金,業務往來中的相互占用資金必須及時清算#65377;
3.質量效率原則#65377;這一原則主要是指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65377;銀行在經營負債業務工作中應避免差錯,如降低會計差錯率#65380;出納差錯率#65380;減少資金損失率,這也是相對提高銀行自身效益的有效途徑#65377;
(二)對銀行資產業務效益的審計
銀行資產業務是銀行的資金運用業務,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65377;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只有積極開拓資產業務,努力經營資產業務,獲取豐厚的資產業務收入,才能保證銀行盈利的迅速穩定增長#65377;
銀行資產業務的內容十分豐富#65377;按通常分類方法,一般將銀行資產業務分為現金資產#65380;銀行貸款#65380;銀行投資和銀行固定資產四大類#65377;現金資產在銀行資產中略具盈利性,而銀行貸款和銀行投資則是銀行盈利的主要資產#65377;
銀行經營的目標是獲得經營利潤#65377;但是,銀行在資產業務經營過程中,必須兼顧資金的盈利性#65380;流動性和安全性#65377;這也是銀行在資產業務經營中必須恪守的三個基本原則#65377;
1.銀行資金的盈利性原則#65377;銀行從事貨幣經營活動,就是為了獲取利潤,即資產與負債業務之間的合理利差減去各種費用以后的余額#65377;余額為正,則意味著盈余;余額為負,則意味著虧損#65377;正值越大,盈利越大;正值越小,盈利越小#65377;但用盈利的絕對額表示資金的盈利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在,它只反映盈利的多少,而沒有說明為取得這些盈利使用了多少資金#65377;衡量資金盈利性高低更準的指標,是盈利的相對數指標信貸資金利潤率#65377;即每單位自有資金所獲得的盈利額#65377;使用這一指標可以進行橫向的資金盈利性比較#65377;
銀行貸款亦稱銀行放款#65377;它是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只有正確地處理貸款事務,才能保證銀行貸款的正常回歸,并獲取收益,即銀行自身效益#65377;在貸款資金被使用過程中將給貸款單位帶來一定的收益,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效益#65377;
在對銀行資產業務效益審查中,應將考核以下幾個指標:貸款收益率#65380;貸款產值率#65380;貸款銷售率#65380;資金周轉率#65380;資金利用率#65380;貸款利潤率#65380;貸款平均收息率等#65377;
2.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原則#65377;為了獲得更多的盈利,銀行會盡可能多地發放貸款和進行投資,設法提高盈利資產和高盈利資產在全部資產中的比重#65377;但銀行要繼續營業,就必須保持足夠的流動性#65377;所謂銀行資金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65377;其中,貸款對存款的比例是對銀行資金流動性的衡量#65377;
3.銀行資金的安全性原則#65377;安全性是指銀行的資產#65380;收入#65380;信譽以及所有經營生存發展條件免遭損失的可靠性程度#65377;銀行在資產業務經營過程中,無論怎樣使用他的資金,無論為他的資金選擇怎樣的資產,都必須保證資金的安全#65377;貸款業務是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約占銀行資產的70%左右#65377;因此,提高貸款質量是提高銀行自身效益的前提,也是提高資金安全性的保證#65377;
二#65380;商業銀行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
銀行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離不開審計的各種常用方法,但是,經濟效益審計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對被審行處的審查,根據被審單位實際情況,找出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65377;提高經濟效益的具體途徑多種多樣,審計人員所提出的各種建議,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所提建議的可行性和效益性,所有這些都必須借助于現代科學的方法#65377;
故經濟效益審計方法是一種體系,它包括審計調查方法#65380;一般檢查方法#65380;特殊檢查方法和審計評價方法#65377;
審計調查方法,主要是應用于審計重點選擇方面的方法,它包括一般調查分析#65380;目標分析#65380;業務活動分析和管理(制度)系統分析;一般檢查方法,主要是應用于深入研究階段搜集證據的傳統的審計方法,依然可劃分為順序檢查法#65380;范圍檢查法和各種技術方法;特殊檢查方法,主要是應用于深入研究階段和搜集證據的各種經濟活動分析方法#65380;平衡分析法#65380;圖表分析法#65380;數學分析法#65380;現代管理法,如因素分析法#65380;預測分析法#65380;量本利分析法#65380;比較分析法價值工程法#65380;杜邦分析法#65380;凈現值法等;審計評價方法,主要是應用經濟衡量與評價方面的方法,如一事一評法#65380;項目評價法#65380;綜合評價法等#65377;
參考文獻:
[1] 刑俊芳.最新國外效益審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2] 王福義,夏彥,崔瀾.現代商業銀行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
[3] 理查德,L.萊特里夫,溫特,A.華里絲,格蘭恩,E.薩穆那,威廉,G.麥克弗蘭特,吉姆斯,K.羅貝克.內部審計原理和技術(二版)
[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9.
[4] 趙開元,徐雛鳳,楊海群,陳海榮,谷培音.現代金融稽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
[5] 于亞利,周曉,舒新國,吳偉.西方銀行業績考評[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 張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