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報告不僅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取得的成就和進步,而且明確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并對今后如何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了6個方面的具體工作部署,從而為黨的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在黨的建設領域所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方面提出并踐行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并形成了執政黨建設科學的總體布局,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納入到了良性互動的理性軌道。
黨的理論創新的意義是重大的,同時黨的理論創新又是科學而嚴肅的。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從而對黨的理論創新作出了形象的界定,即黨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什么樣的理論才是這樣的最新成果呢?最重要的是它能夠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能夠武裝全黨并引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和民主。魯迅先生在1925年寫的一篇《忽然想到》的雜文里說到,我們現在的中國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第一生存、第二溫飽、第三發展。我們黨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已經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生存和溫飽兩大歷史性課題。今天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這對黨的理論創新有了更迫切的需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之所以順乎黨心順乎民意,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信賴,就在于我們黨準確把握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時代特點和基本規律,順應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學回答了當代中國發展向何處去這一最核心的問題,解決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黨自身發展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問題的回答和逐步解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工人階級執政黨的建設理論,為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在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黨的自身建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最重大的貢獻和成就是,科學地提出并不斷踐行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即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以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不斷推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形成這一總體布局的意義是重大的,它昭示著我們黨對執政黨自身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把握越來越走向自覺。這一布局不僅突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點和主線,而且依此重點和主線自覺地把黨的各方面建設有機地聯系在了一起,更為重要的是它自覺地把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黨的建設事業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我們知道,黨的七大之所以被看作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主要就在于我們黨把握了中國革命的基本規律和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規律,那么黨的十七大預示著我們黨日益走向執政成熟的標志,將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把握和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規律的把握正逐步走向自覺。當然,在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指導下,黨的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步和成就,比如黨自身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方式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度有明顯進步,特別是基層黨的建設的探索和創新日趨活躍,并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和新機制。比如寧波的城市區域化黨建,江蘇建湖等地的黨紀審理助辯制度,四川南江等地的支部建在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內的“支部+協會”,越來越多地方實行的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等等,這些探索和制度創新,為黨的建設拓寬了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七大報告提出了要求全黨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六項工作,包括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繼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著力建設高素質領導班子;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的制度;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全面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著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切實改進黨的作風,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等。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等,所有這些不僅肯定和鞏固了黨的建設一些試點的經驗和成果,并在一些領域實現了突破,特別是對于發展黨內民主問題的重視和舉措給黨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帶來了鼓舞,比如對于黨員主體地位的尊重和民主權利的保障的進一步強調,對于黨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對于全委會在重大決策和人事安排方面的表決辦法的具體規定,特別是對黨內選舉制度的重視,給十七大以后的黨建研究和實踐帶來了期望。按照這樣的發展邏輯,黨內選舉制度的突破有望帶來黨內任期制度的建立和黨內監督制度的完善,這三位一體的黨內選舉制度的完善將為黨內民主制度建設迎來全新的境界,特別是會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帶來整體的突破和推動。
就方法論而言,十七大強調把改革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引入到黨的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為廣大黨建理論工作者和各級黨的組織部門特別是基層黨的組織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持,實際上是把解放思想的偉大精神引入到了政治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這一關鍵領域。這就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敢于沖破一些陳舊習慣和所謂的禁區,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邏輯的前提下,以海納百川的共產黨人的寬廣胸襟,大膽借鑒人類政黨政治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豐富和充實我們黨的執政資源,并不斷超越他們,以真正實現黨在當代世界政黨政治比較中的先進性,從而更為有力地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