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恢復遠航巡邏
2007年8月8日,俄羅斯空軍兩架圖-95戰略轟炸機出現在了美軍關島基地附近地區。被西方稱為“熊”的圖-95在關島盡管只是驚鴻一瞥,仍然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美國國務院稱俄羅斯的這一舉動為“冷戰行徑”。
在冷戰時期,蘇聯戰略轟炸機闖入由北約國家空軍控制的區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類似飛行便停止了。然而,俄羅斯空軍近來頻頻完成類似飛行。7月18日,圖-95出現在大西洋上空距英國不遠處。英國皇家空軍出動“旋風”戰斗機進行攔截。兩天后又上演了同樣一幕,只是除英國空軍外,挪威空軍也派出了F-16戰斗機進行攔截。8月初,俄攜帶有巡航導彈的戰略轟炸機抵近美國阿拉斯加地區進行訓練。
8月17日,俄羅斯14架戰機從7個機場同時起飛,進行了長達20小時的遠航戰斗巡邏。俄羅斯總統普京隨即宣布,從即日起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將恢復例行遠航巡邏,并呼吁其他國家予以理解。俄羅斯國家電視臺19日報道說,隨著戰斗機從“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空母艦上起飛,這艘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已經恢復執勤狀態。
新舊安全威脅下加強軍力是俄羅斯的優先任務之一
俄羅斯出于國內外安全形勢的考慮,決心抵抗西方的戰略擠壓,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重振軍事力量。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25日接見了俄羅斯各強力部門獲得新任命和頭銜的高級將領時發表講話表示,在包括美國計劃在歐洲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在內的全球新舊安全威脅的背景下,“加強軍力是俄羅斯的優先任務之一”。
早在今年年初,普京總統簽署了一項耗資2000億美元的重整軍備計劃。根據這一計劃,俄軍將對武器裝備進行全面的改造,其中包括發展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建造新型航空母艦,購買新一代戰略導彈。俄羅斯經濟恢復的強勁勢頭,為其恢復軍事實力創造了條件。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產油國,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的持續攀升,在石油出口的帶動下,俄羅斯經濟迅速復蘇,在西方國家普遍擔心未來國際能源供應之時,俄羅斯手中的能源牌不僅為其對抗西方壓力增添了砝碼,也為其全面恢復軍事實力增加了底氣。
今年4月,普京在國情咨文中表示,俄已著手落實2007-2015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其中大部分開支應用于批量采購新型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據了解,2007年至2015年間,俄羅斯將拿出近1670億美元用于購買武器裝備,完成武器裝備的現代化計劃。此后俄羅斯的一系列舉動也充分展示了它的強軍計劃在一步步有條不紊地進行。據俄媒體報道,繼5月29日成功試射可攜帶多彈頭的“RS-24”新式洲際彈道導彈和“伊斯坎德爾-M”高精度巡航導彈之后,俄羅斯又分別于6月7日、29日成功發射了“鈷-M”光學偵察衛星和主要用于攔截敵方電子通信的“處女地-2”型衛星。7月9日,俄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馬索林宣布,俄羅斯已決定撥款90多億盧布(1美元約合26盧布)在堪察加新建現代化的核潛艇基地,同時還計劃撥巨款新建水面艦艇基地,為未來航母部署做準備。8月3日,俄首架“蘇-34”多用途轟炸機交付空軍部隊使用。8月6日,俄羅斯最新研制的“凱旋”S-400型防空導彈系統在莫斯科近郊埃列克特羅斯塔利市開始進入戰斗執勤狀態。
博弈還將繼續
俄美兩國的矛盾與摩擦源于兩國之間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的不同。一方面,在總體上美國要利用俄羅斯,參與解決諸多國際問題,同時又要遏制和削弱俄羅斯,全方位壓縮俄羅斯生存空間,防止俄羅斯再度崛起,威脅美國的全球霸權。這就是俄美關系跌宕起伏,非敵非友狀況的根本原因。近年來,美俄兩國關系起伏不定。尤其是在事關俄羅斯核心安全利益的反導問題上,普京總統強力反擊,與美國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普京總統赴美訪問前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但是美國決心已定,不為所動。其實,對美國執意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的真實戰略意圖,俄羅斯心知肚明,深知美國不會改變。俄羅斯所能做的除了嚴厲抨擊美國的政策之外,唯一有效的是采取實際措施,積極應對。6月15日,俄羅斯公開表示其核武器將瞄準美國駐東歐的反導基地;7月,為了反擊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俄羅斯宣布中止履行《歐洲常規力量條約》。此次圖-95現身關島,引起五角大樓的恐慌絕非偶然。因為美國正在那里進行太平洋地區最大的軍事演習——“2007勇敢之盾”。
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在7月10日宣稱,在俄羅斯邊界的東歐地區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和科索沃地位并非是美國核心利益所在,而對俄羅斯國家利益則有重大影響。在這些問題上的對抗將極大影響兩國在中東問題,首先是巴以沖突和伊朗問題的合作,這同樣涉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亞地區反恐、毒品武器走私等問題。的確,今天的俄美關系不可能再回到冷戰時期那種關系,但是面對越來越“冷”的俄美關系,兩國的高層都在批評和指責對方在進一步惡化雙邊關系,從目前的雙邊關系態勢上看,美國不會撤掉駐東歐的反導基地,俄羅斯更不愿接受這一事實,所以俄美雙方的博弈還將繼續。(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