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6日出版的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公布了最新的“世界暗殺目標排行榜”,7名上榜者均是處于風口浪尖的“大牌人物”,其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名列第二,僅次于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其實,這個排行榜回避了美國中央情報局50年來策劃的對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更多次數的暗殺陰謀。應該說,陰謀暗殺普京的主要是車臣恐怖勢力及其國內外支持者。眾所周知,普京在1999年8月出任俄政府總理之后,立即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派遣10萬大軍,直搗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把車臣叛軍打得一敗涂地,其殘余勢力不得不逃往深山老林或轉入地下。普京就任總統以后,更采取各種強硬措施,大力打擊車臣恐怖勢力,力圖全部殲滅。這一切使車臣叛軍的余孽們恨之入骨,除了加緊策劃針對普通居民的恐怖活動外,還力圖暗殺普京。據俄媒體報道,針對普京的暗殺陰謀迄今起碼已發生八次。
第一次參加索布恰克葬禮遭遇陰謀暗殺
1999年12月31日,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宣布辭職,由普京出任代總統。但上任不到兩個月,普京在前往圣彼得堡參加索布恰克葬禮時,就遭遇首次暗殺陰謀。索布恰克是普京大學時代的指導教師和畢業論文答辯導師,蘇聯解體后出任圣彼得堡市市長,當年他任命普京為第一副市長,使普京走上從政之路。1996年,索布恰克競選連任失敗,從政壇隕落;普京則來到莫斯科,仕途一帆風順,直至登上權力的頂峰。2000年2月20日,索布恰克因心肌梗塞去世,其葬禮安排在2月24日舉行。當時已成為代總統的普京在得知噩耗后動情地說:“索布恰克不僅是我的老師,教我民法、國際法……他還是更廣義的老師……”因此,普京不顧社會盛傳的暗殺陰謀,決定無論如何要趕到圣彼得堡,親自參加恩師的葬禮。
此前不久,車臣叛軍司令巴薩耶夫通過互聯網宣布一個追殺令,懸賞250萬美元要取普京的“人頭”。車臣恐怖勢力還安排殺手,要在普京到達圣彼得堡參加索布恰克葬禮時制造混亂,伺機下手。幸好,俄情報部門及時發現了這一陰謀,并為此采取了嚴密的防范措施。據俄媒體報道,那一天圣彼得堡大街小巷戒備森嚴,眾多警察在街上巡邏,并對可疑車輛進行檢查。特種部隊對舉行遺體告別的大廳內外進行反復檢測,對進入大廳的人員實施嚴格檢查,連記者的攝像機和照相機之類都要被打開察看,以防其中暗藏殺人兇器。普京本人則在離預定時間還有近兩小時的時候提前進入大廳,站在索布恰克遺體前默哀片刻。下午,普京到墓地參加索布恰克的安葬儀式,親自撒下了第一把土。當時的墓地密布普京的貼身保鏢,墓地周圍也被特種部隊嚴密封鎖起來。令人注目的是,電視臺還反復播放一條新聞,說普京帶著“替身”前來參加葬禮。當天,電視臺現場播放普京在“波羅的海”廣播電臺發表直播講話的情況,隨后的電視鏡頭顯示,一個普京剛走出大門1分鐘,另一個穿著同樣服裝、邁著同樣步子的普京又走了出來。兩個普京,如出一轍,真假難辨。有人猜測,第一個普京可能是假的,是“替身”。
據稱,當時恐怖分子的暗殺計劃已經不只是一個“構思”,而是“進入了實質階段”。然而,這一天的圣彼得堡卻平安無事。有人分析,這或許是因為恐怖分子臨時改變了計劃,也或許是因為普京的保安措施太嚴密以致刺客無法下手。
第二次出席雅爾塔獨聯體峰會
險遭恐怖襲擊
2000年8月18日,普京到雅爾塔參加獨聯體國家元首非正式峰會時,遭遇第二次暗殺陰謀。這時候的雅爾塔,連同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已經劃入烏克蘭的領土范圍。據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局長杰爾卡奇事后透露,當時他們獲悉并粉碎了一起企圖行刺俄總統普京的陰謀,并把這一信息通知了俄方。他說,烏根據有關線索扣押了4名車臣人和幾名來自中東國家的人,并對他們嚴加審訊,隨后把他們驅逐出境。因此,暗殺普京的計劃再次流產。但俄羅斯安全部門聲稱,這個暗殺陰謀并不是烏克蘭得到的線索,而是俄方從海外渠道獲得的密報,隨后向烏方作了通報。盡管俄、烏雙方都為此爭功,卻又都把這個暗殺陰謀列為高級機密,不愿透露疑犯姓名、暗殺動機和具體計劃等細節。
然而,這次暗殺陰謀還有余波。普京回國后的9月11日晚22時許,正當他的車隊在莫斯科庫圖佐夫大街快速行駛的時候,一輛俄制“日古利”牌小轎車一路尾隨,最后竟不理會交通警察發出的停車信號,突然沖上前來,把總統車隊的一輛“奔馳”牌吉普車撞翻,導致車上人員受傷,而且險些傷及普京。關鍵時刻,普京的保鏢們用護衛車將肇事車撞出了車隊。俄聯邦安全局為此立案調查,拘捕了肇事的兩個年輕人,并對他們進行血液酒精含量檢測,但沒有披露最后結果。俄媒體認為,此次交通事故也有可能是涉嫌暗殺普京的陰謀。
第三次出訪阿塞拜疆險遭炸彈襲擊
第三次暗殺普京的陰謀,本來計劃在2002年1月9日至10日普京訪問阿塞拜疆期間實施。但在此前三個月,阿塞拜疆安全部門就獲得有人要在普京訪阿時圖謀暗殺的情報,而在此前10天,又發現炸彈已被偷偷運入國境。于是,阿警方迅速出動,收繳了爆炸物,逮捕了實施暗殺計劃的主要嫌犯。經審訊,此人名叫羅斯塔姆,來自伊拉克,曾在阿富汗恐怖基地接受過訓練,而且和車臣非法武裝有直接聯系。此人早在1999年底就來到阿塞拜疆首府巴庫,隱藏下來等待時機。當得知普京即將訪阿后,他竊竊自喜,立即準備下手,不料事情剛一冒頭,便被警方偵破逮捕。由于暗殺陰謀被及時挫敗,普京又躲過了一劫。2002年1月,經過秘密審訊,恐怖分子羅斯塔姆被法院判處10年監禁。
第四次一精神病男子闖關欲殺普京
2002年2月6日中午,一名40歲左右、身材魁梧的高個男子駕駛一輛汽車沖進克里姆林宮圍墻。這名男子剛走下汽車,立即被幾名衛兵包圍起來。該男子對衛兵說:“我名叫伊萬·扎伊采夫,我是俄羅斯總統,現在帶我去見普京。”衛兵迅速制服了這名男子,給他戴上手銬,并把他押往最近的警察局進行審訊。警方檢查了他的身份證,證件顯示該男子在一家私人公司工作。警方懷疑他有精神病,便把他送往一家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接待的醫生立即認出了他。原來,一年前,這名男子曾被另一個警察局送來這家醫院檢查過,當時他企圖駕駛一輛轎車強行沖進克里姆林宮的一扇大門。經審查,警方在他的一本日記中發現了這樣的話:“我要砍掉普京的腦袋。”后來醫生說,這名男子顯然受過精神刺激,因為他的哥哥被人殘忍謀殺,砍掉了腦袋。至于這名男子為何要刺殺普京,他向精神病醫生作了“解釋”。他指控普京是一名“德國間諜”,并使俄羅斯充滿“納粹主義”,導致國內出現許多親納粹組織。
第五次驅車回家的公路旁暗藏三箱炸藥
普京第五次遭遇暗殺陰謀,是有人在普京乘車必經的公路旁安置炸藥,企圖炸毀總統車隊。普京平時在克里姆林宮上班,而他的家位于莫斯科郊外。普京每次下班回家,都要乘車經過魯布萊沃-烏斯潘斯科耶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也是其他許多政府高官的必經之路。然而,據俄媒體2002年11月27日報道,俄安全部門剛剛破獲一起企圖謀殺普京的驚天陰謀。恐怖分子通過長期跟蹤總統車隊,掌握了普京下班回家的時間和路線,經過反復測算之后,將3大盒總共40公斤的高能炸藥裝進一根鐵管,然后悄悄埋在這條高速公路的一個排水涵洞里,就等普京車隊出現時遙控引爆炸藥。多虧俄安全部門偵獲了這一情報,并及時排除了爆炸物,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據報道,從當晚8時45分開始,這條公路至少被封鎖了兩個小時,而普京的車隊則繞道另外一條公路回了家。
第六次天橋底下驚現手工制作的炸彈
第六次暗殺普京的陰謀,同樣發生在公路上。據俄媒體報道,2003年6月23日,就在普京的車隊要經過圣彼得堡市和普斯科夫市之間的一條公路之前數小時,一名當地警察在公路上巡邏時,偶然發現一個手工制作的爆炸裝置。這個爆炸裝置藏在一個袋子中,被安放在公路的一座橋底下。這名警察立即打電話請求支援,眾多警察和安全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及時處理了這枚炸彈。這枚炸彈顯然制造得非常粗糙,沒人在拆彈過程中受到傷害。但它要是沒被發現,恰好在普京車隊經過的時候發生爆炸,也將對普京的生命造成威脅。
第七次兩名“特工”想在
普京訪問英國時實施暗殺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警方在2003年10月12日破獲一起準備在普京訪問英國時實施暗殺的陰謀,當場逮捕了兩名來自俄羅斯的男子,一名40歲,另一名36歲。警方透露說,這是根據流亡在英國的前俄羅斯“特工”利特維年科(此人在2006年11月因釙-210中毒身亡)的密報而采取的行動。利特維年科對英國警方說,一周前,他過去在俄聯邦安全局工作時的同事波尼金少校以及另一個叫阿廖欣的人,乘飛機來到倫敦,同他見面。來人介紹了俄國內情況后咬牙切齒地說:“普京必須被推翻,他準備把所有人都關進監獄……得有人出來收拾他。”波尼金還神秘地說,他在俄聯邦安全局的同事能了解到普京出國訪問的計劃和每場活動的行車路線,有這樣可靠的內線提供情報,再安排一個有車臣背景的狙擊手埋伏在其必經之路上,暗殺普京易如反掌。接著,來人要求見到同樣流亡在英國、上個月剛獲準“政治避難”的俄金融寡頭別列佐夫斯基,請他提供財政支持,并安排暗殺普京的實施計劃。后來,利特維年科同別列佐夫斯基進行商談,兩人對此計劃難辨真假,心存疑慮,認為也有可能是俄情報機關在“下套子”,一旦中計,勢必造成兩人參與“陰謀行刺總統”的輿論,以致難以再在英國居留。因此,兩人決定將此事密報英國警方,以防萬一。
利特維寧科的密報引起英國軍情五處的高度重視。軍情五處立即派人把波尼金和阿廖欣逮捕歸案,并對兩人足足審訊了5天,試圖了解他們的底細以及與車臣叛軍的聯系。波尼金對所策劃的暗殺陰謀供認不諱,還強調是應利特維年科的請求才來英國的。但不知何故,警方很快就將他們釋放,前提條件是他們必須限期離開英國。據說,兩人獲釋后迅速逃回了俄羅斯。
第八次莫斯科街頭驚現兩枚汽車炸彈
2004年9月18日,俄羅斯安全部門又挫敗一起暗殺普京的陰謀,在莫斯科市中心拆除了兩枚針對總統車隊發動襲擊的汽車炸彈,并逮捕了一名恐怖分子。據報道,俄安全人員和警方當天在莫斯科的一條大街上發現兩輛汽車,車內裝有炸藥和地雷。隨后,爆炸裝置被專業人員成功拆除,附近的居民則被緊急疏散。據悉,這條大街是通往克里姆林宮的主要干道,普京的車隊每天都會從此經過,一旦發生爆炸,后果極為嚴重。俄安全部門透露,當時被逮捕的嫌疑人來自圣彼得堡,現年38歲。這名嫌疑人供認,有人給了他1000美元,讓他把這兩輛裝有炸彈的汽車停在總統車隊必經的這條大街上。出人意料的是,該嫌疑人吸毒成癮,被捕后不久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亡。
普京的護衛十分嚴密,
保鏢個個身懷絕技
普京總統遭遇那么多次暗殺陰謀,都能化險為夷,有驚無險,主要是因為俄羅斯的情報工作和安全保衛工作十分嚴密,極少疏漏。普京總統的安全保衛,比當年的葉利欽總統要嚴密得多,而且隨著一次次暗殺陰謀的敗露,安全保衛工作做得越來越細致,力求把危險系數降低到零。
據俄媒體報道,如果普京要前往某地訪問,那么在訪問前一個半月,安全專家就開始進行調研,摸清當地一切影響安全的因素,包括犯罪率、敵對勢力、生態環境、宗教情況,甚至地震動態。接著,在訪問前四五個星期,情報人員會到該地進行實地考察,同當地安全部門協商護衛工作的細節,要求當地采取配合措施(如打擊犯罪團伙等等)。情報人員還會仔細檢查總統下榻的賓館以及各個訪問地點,并讓人對各種設施進行徹底檢查,從輸電線路到衛生間的馬桶開關,無一例外。隨后,技術人員會攜帶專門的儀器設備來到該地,一方面檢測有害射線、空氣清潔度、食物質量等;另一方面則設置無線電頻率干擾,以防任何遙控爆炸的發生,做到萬無一失。
俄媒體還透露,普京身邊有為數眾多的保鏢。起先普京度假只有15名貼身保鏢跟隨,而從2002年開始,普京外出攜帶的保鏢增加到150人左右。他們事先經過一年的基礎訓練,并接受高級防暴、突發事件和爆炸物處理、心理測試,以及武器使用和駕駛技術訓練,一切都合格后才能正式成為總統保鏢。這些保鏢都是內務部隊或特種部隊千里挑一精選出來的反恐護衛高手,年齡不超過35歲,個個體格強壯,身材高大,身懷絕技,反應敏捷。普京每次出行,都有四層保鏢護衛。第一層是貼身保鏢,跟隨普京左右。他們攜帶各式武器,頭戴耳機,時刻處在高度戒備狀態,手指永遠留在扳機上,并準備用自己的身體為總統擋子彈。他們還手提各種“口袋”和“公文包”,這實際上是折疊式防彈護板,遇到危險,只要輕輕抖動,就會變成銅墻鐵壁。第二層是混在人群中的“便衣”保鏢。一旦發現可疑人物,他們會像小偷那樣暗中下手,做到不引人注意。第三層也是身著便衣的護衛者,站在人群四周,任務是要擋住人群,阻止可能出現的“殺手”走近普京。第四層是離總統最遠的護衛人員,由狙擊手組成,他們一般潛伏在屋頂,隨時準備消滅威脅總統人身安全的人。這四層護衛相互配合,固若金湯。普京乘坐的總統車隊往往由5至7輛汽車組成,其中有三輛完全相同的防彈汽車,一輛是真正的普京座車,其他兩輛坐的是全副武裝的保鏢。當總統專車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隨行保鏢會在兩秒鐘內從車里跳出來,跟著總統座車跑上一小段路,然后搶在總統座車停穩之前站好各自的位置,其中一名保鏢負責為普京打開車門,在開門的一剎那把普京讓到自己跟前,另外一些保鏢則馬上把普京團團圍在中間,以便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可能射向普京的子彈。為了防備總統車隊誤中埋伏,護衛人員甚至配備有自動反坦克火箭筒和移動式地對空火箭系統等重型武器。
(責任編輯 陳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