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轉龍鎮大橋村是典型的丘陵山村,全村現有13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2223人,農村勞動力1308人,其中農村富余勞動力為零。如此高的就業率從何而來?秘訣竟然是一片桑地。
近年來,大橋村抓住轉龍鎮打造“四川蠶桑第一鎮”的時機,大力發展蠶桑養殖業,目前全村所有旱地全部栽植桑樹,桑園面積達2066.27畝。如今,走進大橋村,滿目皆綠的桑樹充滿勃勃生機,這里已成為金堂蠶桑產業化發展示范園區的核心區。
今年,大橋村與成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堂龍騰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村企合一協議》書,成立了大橋蠶桑專業生產合作社。根據協議,大橋村以土地資源入股,龍騰公司以資金入股,成立大橋蠶桑專業生產合作社。在今后10年內,轉龍鎮大橋村將所有集體土地全部有償流轉給龍騰公司統一開發,發展栽桑養蠶。在同等條件下,大橋村村民可優先承包龍騰公司開發的優質桑園,產品以保護價全部銷售給龍騰公司,或者通過專業技術培訓后優先到龍騰公司的蠶繭深加工企業就業。龍騰公司最先進的品種、技術、管理應優先在大橋村推廣、使用,并努力改善合作社的基礎設施。
按照目前蠶桑合作社的生產方式,按每畝桑地年養蠶4張,每人年養蠶12張計算,每張蠶收入400-600元,年收入4800-7200元。按照蠶業生產合理需求,大橋村所有勞動力一個不外出,全部在本村就業,仍需從外村轉移近千個勞動力到大橋村從事蠶業生產。
除了土地流轉補償,現在大橋村的一般村民每年還將享受專業合作社的分紅,他們除了可以到龍騰公司的蠶繭深加工企業就業,還可以到栽桑養蠶大戶打工。這樣,就實現了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向規模專業經營的集中,可優化勞動力、技術、土地資源的配置,既有利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又有利于村集體經濟的規模發展,同時能增加農民收入,可謂一舉三得。
(摘編自《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