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轉移吸納行動。以縣城為核心,完善城市市場體系,發展現代工業,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拓展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空間,促進就近轉移。鼓勵有條件的百強鎮和中心鎮提高非農產業、非農就業和非農收入份額,吸引邊遠山區農村勞動力向集鎮轉移。區域性中心城市要培育特色產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就業容量,吸引周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1小時經濟圈”各區縣,要努力搭建好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的平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當好統籌城鄉發展綜合改革試驗的排頭兵。各特色工業園區和商貿物流基地,要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吸引更多企業入駐,不斷開發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勞動力入園就業。
勞動者素質提升行動。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職業教育要著眼于培養技能型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適應市場需求。完善庫區移民、農村貧困家庭和城鎮低保戶子女、退役士兵、國辦福利機構適齡孤兒等“五類”人員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行城鄉合作、東西合作、校企合作等職業教育模式。
市外勞務拓展行動。全面推進與市外的勞務合作,加大向東部沿海城市和對口支援省市的勞務輸出力度,盡快形成“東擴、西進、南展、北拓”的新格局。
農民自主創業扶持行動。支持農民自主創業和返鄉創業,引導具有一定實力和技能的農民到城鎮和工業園區投資創業。凡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新登記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自2008年起,3年內免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市場管理費和稅務登記費。
勞務服務體系構建行動。整合各類資源,建立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互聯互通的勞務信息體系。完善農村勞動力資源、培訓和就業轉移基礎檔案。加強輸入地與輸出地勞動力資源調查、技能培訓和輸出組織的互動。擴大勞務信息聯絡員隊伍。大力培育勞務經紀人,對新開辦的勞務中介組織,在注冊登記、稅費征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制定鼓勵輸出的獎勵政策。逐步完善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形成政府牽線、中介搭橋、能人帶領的外出務工新格局。
(摘編自市委、市政府《關于發展勞務經濟促進城鄉統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