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縮小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
全面建立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2006年已全面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免費。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約45億元,在全國率先全部清償農村“普九”欠債。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投入,建成農村“寄宿制”學校109所。對庫區移民、農村貧困家庭和城鎮低保家庭的子女就讀職業學校給予學費和住宿、生活費補助。同時,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等,農村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義務教育差距逐步縮小。
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全市每個鄉鎮都建立了1所政府舉辦的衛生機構,每個行政村都建立了1個衛生室,方便了農民就近就醫。2006年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到752萬人,籌集新農合基金3.1億元,其中,各級政府財政補助2.33億元,參合農民累計受益763萬人次,“十一五”期間將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
市第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統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強化政府提供農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職能,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