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個全覆蓋助推城鄉一體化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北京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始于1987年,1992年全面鋪開。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2003年在大興和通州兩區開展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2005年頒布《北京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面向就業年齡內的全部農業人口,建立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參加,以個人賬戶為主,具有待遇調整機制的積累式養老保險制度。二是資金籌集實行“個人負擔、集體補助、財政補貼”,人均財政補貼50-70元,記入個人賬戶。目前13個郊區縣全部建立了農保制度。
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全覆蓋。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醫療、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相配套,災害救助、臨時救助、應急救助為補充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北京市從2002年開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標準由各區縣根據當地生活水平和財政能力自行制定,從970元到2880元不等。目前,朝陽區實現了城鄉一體化低保制度。
(摘編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我市將加快形成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制
著力破除城鄉社會保障分割的體制障礙,逐步增加農村社會保障品種,擴大保險范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形成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制。全面建立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醫療救助。加快推進農民工工傷、大病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實現農民工工傷保險全覆蓋。以農民工社會保險為突破口,建立低費率、廣覆蓋、易轉移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統籌解決好農民工的養老問題。推進政府主導、社會保險機構實施、補償金儲蓄式社會保險與城鎮救助體系相結合的征地農轉非人員的社會保險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激勵機制,逐步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城鄉銜接、轉移暢通的養老保險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鄉社會福利事業,逐步將城鄉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難人群全部納入社會福利救助體系。
(“特別策劃”未注明出處的文章,均為本刊摘編自有關部門提供的權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