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去年以來,市委書記汪洋在庫區調研時,多次強調在工業發展基礎條件較差的地方,要把勞動力資源作為第一資源,勞務經濟作為第一經濟,勞務輸出作為第一產業。有關區縣認真落實這一要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全市勞務經濟特別是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最近,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勞務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勞務經濟打造為農村“第一經濟”,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市委、市政府還下發了《關于發展勞務經濟促進城鄉統籌的意見》。本期特別組織了這3篇稿件,供讀者參考。
“我終于端上‘金飯碗’了!”今年“五一”期間,奉節縣汾河鎮農民王春回家探親,逢人便告知這一喜訊。去年在奉節縣職教中心參加電焊技術培訓后,王春到山東青島太平洋貨柜有限公司當焊工,月收入2000多元。由于工作出色,王春被提升為公司質檢員。
2006年以來,像王春一樣憑著過硬的技術在外地找到工作的奉節農民有近3萬人。
奉節有近30萬農村富余勞動力。去年初,市委書記汪洋在奉節調研時說:“對于像奉節這樣經濟基礎薄弱、產業較為空虛、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區來說,勞務經濟是投入少、產出多的產業,一定要把勞務經濟作為第一經濟。”
市委書記的點撥,讓奉節縣委、縣政府領導眼前一亮。然而,在一次研討會上,圍繞勞務經濟能否作為第一經濟這個問題,與會人員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有的說:“勞務經濟我們以前也搞過,但成效不大。”還有的說:“我們已經確定了大力發展旅游、能源、臍橙等幾大產業,現在突然要把勞務經濟作為全縣第一經濟來抓,合適不?”……意見不統一,縣委書記劉渝平果斷拍板:“那就用事實說話,讓廣大群眾為我們尋找答案。”
2006年6月底,一場“千名干部大下訪”活動在全縣展開。全縣各級黨員干部深入農民家中,了解群眾的想法。
家住永安鎮竹枝社區的42歲移民劉長喜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去年6月28日,縣委書記劉渝平敲開了他家的門。“現在工作難找啊,我空有一身力氣,卻找不到掙錢的門路。唉,只好窩在家里吃低保。”劉長喜向劉渝平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如果由政府牽線搭橋,進行培訓,你愿意外出務工創業嗎?”劉渝平問。劉長喜高興地答應:“當然愿意,娃娃馬上要讀大學了,正缺錢呢!”
通過為期半個月的調查,劉渝平等縣領導的心里有了底:在這支近30萬人的富余勞動力大軍中,絕大多數人有打工創業的愿望和熱情,把勞務經濟作為第一經濟,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通過反復討論,奉節各級干部逐漸認識到,發展勞務經濟,就是破解奉節產業空虛難題的“金鑰匙”。
干部的思想通了,還必須疏通群眾的思想。如何動員農民外出務工創業,成了一道難題。
“沖出夔門天地寬!”奉節縣委、縣政府向全縣農民發出倡議。“出去的是農民,掙回的是資金,學到的是本領,改變的是一生,影響的是一代,造福的是子孫……”縣委書記劉渝平在勞務經濟工作動員會上要求,“一定要下大力氣,花真功夫,喚醒奉節人的創業意識,激發奉節人的創業決心,堅定奉節人的創業信心。”
會后,所有縣級領導,每人聯系一個鄉鎮,每月深入2個以上的村,通過召開院壩會等形式,與群眾交心談心,為他們講政策,算大賬,出點子,找門路。
王春說,他之所以能下定決心走出夔門,還多虧了在家鄉舉行的那場“成功人士面對面”活動。
今年37歲的李保平是奉節縣汾河鎮香蕉村聞名的“千萬元大戶”。1998年,背著一身債務的李保平橫下一條心,揣上借來的300元錢與妻子一道踏上去廣東惠州打工的路。經過多年打拼,李保平學得了一手玻璃加工絕活,還辦起了玻璃廠,擁有資產上千萬元。
2006年7月,回家探親的李保平受汾河鎮政府邀請,與鄉親們面對面地進行交流。
“在家里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吃了上頓想下頓,不如出去闖一闖。”李保平說,“我當時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走出去的,還真闖出了一條路。”
“是啊,這樣的日子太難熬了。再說,哪個愿意一輩子受窮呢?”聽了李保平的話,家庭貧困的王春深有同感,“可是,現在既要技術又要文憑,我兩樣都沒有,出去掙得到錢嗎?”
“這個問題我們幫你解決。”一位在場的政府工作人員說,“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如果你愿意出去,政府不但要免費培訓你,而且還免費介紹工作。”
“你們現在比我當時好多了,政府的這些服務,我那時想都不敢想,你們如果不抓住機會,出去闖一番,要后悔一輩子的。”
“那我們出去試一試!”政府的承諾,李保平的激勵,給王春吃下了定心丸。
在政府的幫助下,王春參加培訓后,很快成了電焊專業能手。
目前,香蕉村總共6000多人,有1500多人常年在外創業,外出務工純收入近3000萬元。
為了讓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尋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奉節縣將移民、農業、勞動、扶貧、對口支援等培訓資金“打捆”,把錢用在刀刃上,整合各類培訓資源,依托移民大遷建、旅游大開發和“全國武術之鄉”的優勢,著力打造“夔門建工”、“夔門保安”、“白帝導游”三大勞務品牌。
奉節縣還為386個村分別配備了一名勞務經濟輔導員,悉心為外出務工人員服務,讓農民工做到離家時有人送,進廠時有人領,遇到困難時有人幫,出現侵權時有人管。
辛勤的耕耘終得回報。2006年以來,奉節縣轉移輸出勞動力19.39萬余人,外出務工純收入達5.77億元。截至目前,奉節已有近3萬技工遍布大江南北,涉及家政、餐飲、建筑等十多個行業。
奉節縣發展勞務經濟的初步成果,受到汪洋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18日,汪洋作出批示:“奉節縣發展勞務經濟成效明顯,要總結完善,繼續開拓,努力做得更好。”4月19日下午,奉節縣召開專題會議,決定通過開展“萬封學生信”督促家長創業、“創業者之歌”電視訪談、評選“致富女能手”和“十佳創業女性”等一系列活動,讓勞務經濟更上一層樓。劉渝平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將依托‘夔門建工’、‘夔門保安’、‘白帝導游’三大勞務品牌,實現‘十萬技工出夔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