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幾個群眾到重慶市九龍坡區信訪辦反映問題。信訪辦的人熱情地為前來了解情況的政府部門的干部遞上熱騰騰的茶水,而群眾一直講到口干了都沒人理,他們憤而向“市長公開信箱”投訴。
一杯水是小事,但“只給干部倒茶,不給群眾水喝”這寥寥12字,既勾勒出一幅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機關作風圖”,又顯示出部分公務員重官輕民的“心電圖”。目前,“官本位”思想在一些公務員的心里根深蒂固。在他們看來,干部特別是領導上門來了,自然應該享受“VIP”待遇;群眾來上訪,憑什么要熱情周到?然而正是一杯水這樣的小事,讓上訪群眾傷了心。他們之所以會為一杯水告狀,較真的絕不是一杯水,而是官民之間的平等禮遇。在他們看來,連一杯水這樣的公平都做不到,怎么能指望干部為老百姓說話、辦事?
據媒體報道,群眾投訴后,九龍坡區信訪辦拿出了整改方案,決定開展“一杯茶”、“一張笑臉”、“一聲問好”、“一句請坐”的“四個一”活動,從細節入手,改進信訪接待質量。其實,這“四個一”還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心中沒有群眾,再多的活動都是枉然。
農民告省長:一舉三贏
劉定才
2004年5月,浙江省奉化市錦屏街道長汀村所在的地段被政府出讓給某地產公司。盡管這一項目獲得了省政府的批準,但當地農民認為這并不符合國家規定。最近,12位農民就此事起訴省政府,并最終勝訴。被告方的負責人是浙江省省長。
農民告贏政府不算什么新聞,但告贏省長,還是比較少見。農民告贏省長,至少取得了“三大勝利”,實現了農民、法院和政府的“三贏”。
首先,農民取得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勝利。曾幾何時,民告官猶如雞蛋碰石頭,高昂的訴訟成本,往往讓百姓望而卻步。如今浙江12位農民通過訴訟,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可喜!
其次,法院取得了獨立審判、公正司法的勝利。長久以來,不少地方存在以權壓法、權大于法的現象,干擾了審判工作的獨立性。在這次民告官一案中,作為司法機關的省高級人民法院沒有因為被告方負責人是省長而“委曲求全”,而是秉公執法,獨立判案。可賀!
第三,政府取得了依法行政、有錯就改的勝利。農民就省政府侵權提出上訴后,作為被告方負責人的省長,沒有“太歲頭上動不得土”的慣性思維,沒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驕橫心理,沒有任何干擾司法的行為,這是一大進步;同時,在省高院作出判決后,涉及1000多戶村民的撤村建居工程被省政府叫停。浙江省政府的這些做法,符合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的前進方向。可嘉!
記取鄭筱萸案的五大教訓
欣 巖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判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死刑后,中紀委駐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紀檢組負責人解讀了鄭筱萸案的五大教訓:首先是監管工作指導思想存在偏差,沒有處理好公眾利益與商業利益、監管與發展的關系;其次是法規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自由裁量的空間過大;第三是行政審批權力配置不科學、制約不合理、運行不公開、監督不到位;第四是干部選拔任用沒有很好地落實民主集中制,重點部門、關鍵崗位沒有嚴格實行輪崗交流;第五是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基礎薄弱,一些干部廉潔從政意識淡薄。
把“沒有處理好公眾利益與商業利益、監管與發展的關系”放在首位,而把“一些干部廉潔從政意識淡薄”放在最后,筆者以為,中紀委官員對鄭筱萸案教訓的解讀,是一種觀念的進步。
鄭筱萸既是一個貪官,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官,其玩忽職守罪行,幾乎讓每一個老百姓都感受到切膚之痛。鄭筱萸在全國范圍統一換發藥品生產文號專項工作中,擅自批準降低審批標準,部分藥品生產企業使用虛假申報資料換發藥品生產文號,其中有的藥品竟然是假藥!
食品藥品安全,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作為堂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局長,鄭筱萸居然敢如此玩忽職守、大肆受賄,這種肆意踐踏公眾利益的貪官、昏官,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法院判處其死刑,深得黨心、民心。希望所有公務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牢牢記取鄭筱萸案的五大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