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羅湖區蓮塘街道蓮塘社區的一處農民工住宿區,“萬州區鐵峰鄉深圳流動黨支部”的吊牌十分醒目。
鐵峰鄉在深圳羅湖區務工的農民工有2000多人,其中有21個黨員。2005年6月,鐵峰鄉黨委依托勞動力轉移促進協會深圳分會,在深圳建立了流動黨支部。鐵峰鄉黨委與蓮塘街道黨工委對這里的黨員進行雙向教育,雙向管理,雙向服務。
>> 農民工維權的靠山
鐵峰鄉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劉代平有一手電焊技術,又吃苦耐勞,在深圳一干就是近10年。2006年炎熱的夏季,經人介紹,劉代平來到一家企業燒電焊。他頂著酷熱,淌著汗水,起早貪黑地工作,一干就是3個月,老板卻不給工資。劉代平和老板爭吵后,死活想不通,把這事告訴了在深圳打工的老鄉。幾十名老鄉聽后很氣憤,都要去和老板拚命。于是,劉代平領著一班人前去闖企業的大門。劉代平的妻子擔心出事,心急火燎地找到流動黨支部書記劉衍樹。在歲寶百貨公司當保安的劉衍樹還沒下班,他毫不遲疑地向公司請了假,通知支委冉隆軍、冉大華趕來,一道坐上出租車,朝老鄉們前行的方向追去。劉衍樹在車上撥通了劉代平的電話,好言相勸,勸他找當地黨組織和有關部門,依法解決問題,還承諾幫他把事情解決好。結果,他們三位黨員搶先趕到企業大門口,把老鄉們全部攔了回去。
當晚,流動黨支部舉辦了一次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集中討論如何依法討要工錢,明確要求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正確行使權利,做好老鄉的工作,平息事態。劉代平意識到白天的行為有些不理智,當場作了自我批評。
第二天,流動黨支部與當地勞動執法部門取得了聯系,經過調解,老板不僅如數把工錢付給了劉代平,還對流動黨支部表示了感謝。
流動黨支部成立以來,為像劉代平這樣的農民工依法討回了70多萬元工錢,不僅維護了民工的合法權益,而且維護了所在企業和地方的穩定。
>> 連接鄉親的橋梁
在積極幫助外出農民工維權的同時,流動黨支部的21名黨員還扮演著義務勞務經紀人的角色,積極介紹更多的鄉親外出務工。
黨員冉地軍十幾年前就來到深圳羅湖區搞建筑,如今做起了包工頭,一家人常年住在深圳。他介紹了一個又一個家鄉人到企業打工。
22歲的黨員劉玲憑自己的工作能力,被所在企業老板提拔為人事主管。2006年11月,老板委派她到福田區分店全權負責管理。這個年輕黨員有了出息,沒有忘記鄉親,幫助15名老鄉找到了工作。冉地芬家在鐵峰鄉是出了名的貧困戶,住的是破爛不堪的土房,僅靠幾畝薄地養家糊口。她見左鄰右舍在外地打工賺了錢,也想和丈夫商量騰出一人外出打工。冉地芬托熟人找到劉玲,劉玲毫不推辭,四處托關系,跑了一趟又一趟,為冉地芬在一家玩具廠找到了工作。不到半年,冉地芬就給家里寄回了3000元錢。
經流動黨支部牽線搭橋,僅2006年下半年,15名黨員介紹了21名家鄉人到深圳務工。
>> 幫助家鄉致富的鴻雁
深圳市場經濟發達,信息靈通。流動黨支部鼓勵黨員邊務工邊收集致富信息,及時將獲得的致富信息傳遞到家鄉。
箭樓村黨員冉茂昌到深圳打工后,經常看見都市人提著大包小包的西瓜,看見餐桌上擺著大盤小盤的西瓜。在2005年11月的黨日活動上,冉茂昌向支部匯報思想時說,他看準了西瓜項目,打算2006年回家帶頭種西瓜。回到家鄉后,冉茂昌買來西瓜種植方面的資料,還到城里請教西瓜專家。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全村種植了300畝西瓜。一年下來,戶均增收7000多元。村民謝之全種了5畝西瓜,當年收入15000多元。在外出黨員的獻計獻策下,箭樓村成立了西瓜協會。
黨員謝家寬是個有心人,有事無事喜歡打聽市場行情。2006年9月的一天,他來到水果市場,只見紅陽獼猴桃十分暢銷,每公斤能賣到12元。他想,要是老家能發展紅陽獼猴桃,恐怕是條生財之道。于是,他四處找人,打聽紅陽獼猴桃的產地。那天,他正好和四川的一位務工人員相遇,聽四川人說,紅陽獼猴桃產自四川昌西,市場上比較稀少,主要外銷日本。晚上,正逢黨日活動,謝家寬談起了紅陽獼猴桃的市場行情。黨員們你一言我一語,都極力主張把這一信息傳遞到家鄉。鐵峰鄉黨委、政府獲知這一信息后,立即組織人員前往四川昌西考察,令考察人員欣喜的是,鐵峰鄉桐元村的海拔高度、氣候、土壤等,和昌西的條件極為接近。后來,桐元村共種植了300畝紅陽獼猴桃,戶均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