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你對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認識不清,在知罪方面還有欠缺,而且你沒有積極履行你的附加刑,說明你在具體的悔罪行為表示上還有欠缺……”上海市北新涇監獄三監區會議室內,一場對犯人的評估活動正在展開,被評估的犯人孫軍相當認真地傾聽著干警對自己的評介。
對犯人進行認罪悔罪的評估,這在中外監獄史上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啊!記者來到了北新涇監獄,采訪了苗育強監獄長,了解了“評估標準”的來龍去脈。
他犯了出售偽造發票罪卻不知如何認罪悔罪
2003年8月13日,一個犯了“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名叫張揚的犯人被囚車送進了北新涇監獄。
今年55歲的張揚出生在江蘇省鹽都縣,1990年就來到上海寶山區沈陽村碼頭做建材生意,慘淡經營了8年后,建材生意還是不怎么景氣,賺不了多少錢。然而,他太需要錢了,因為,他看不上家鄉的黃臉婆,離婚了,在上海娶了一個雖是同鄉卻小他15歲的老婆,年輕的老婆需要打扮,需要消費,總之一句話:需要錢。
于是,他動起了用不法手段賺錢的歪主意。幾經考慮,他決定通過販賣偽造的增值稅發票來謀取不義之財。1998年年初,正在作案的張揚被公安逮住,判了3年徒刑,關押在地處上海市南匯區周浦鎮旁邊的周浦監獄內。2001年3月他出獄后,繼續在寶山區大場鎮做建材生意。新店開張不久,張揚感到了競爭的壓力,看著門口稀稀拉拉的人流和生意:“唉!生意不好做啊!”“怎么辦呢?老公,你要想辦法賺點錢啊!”年輕的妻子在一旁敲邊鼓。
在店內那只破舊的沙發上吸煙的張揚苦思冥想了半天后,實在想不出什么賺錢的高招,“只好重操舊業了。”于是,他向昔日的朋友發出了做增值稅發票生意的信息。不久,生意來了,陸陸續續張揚賺了一些錢,他得意洋洋于自己的“成功”。2002年3月19日,正在店內與人打麻將的張揚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人要買5本上海市增值稅專用發票、3本江蘇省增值稅發票。生意來了,自然要做。張揚馬上打電話向他人要貨。當天下午3時,張揚與人約好在大場鎮場聯路20號桃園館飯店的一個包房內進行交易,結果,被公安人員當場抓獲。這次,張揚被判刑7年6個月。
第二次入獄的張揚在改造表現上比較積極,2006年他被評為監獄改造積極分子,于是,他提出能否對他進行一次“認罪悔罪”的評估?
獄方根據條例對他進行了評估,在評估的過程中,發現張揚對當初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認識不足,同時,他還有15萬元的財產附加刑沒有積極履行,但他在獄內的個人消費卻很高。
根據這些情況,評估小組認為:罪犯張揚對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認識不清,屬于知罪方面還有欠缺;而且有一定的履行附加刑的能力卻沒有積極履行;說明在具體的悔罪行為表示上還有欠缺。經過評議小組的合議,決定對罪犯張揚的認罪悔罪評估等級定為二級。由于他的評估等級屬于初步認罪悔罪階段,所以對他暫不啟動司法獎勵程序,也就是說,他暫時無法獲得減刑的處理。
他深刻懺悔非法行醫得到了司法獎勵
那么,同為犯人,為什么有人能減刑?有人卻無法為他啟動司法程序?對此,苗育強監獄長解釋道:“從去年起,我們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開展了對犯人認罪悔罪的評估工作”。一打開話匣子,善于言談的苗監獄長為本刊記者介紹了他們為何開展這項工作的初衷。
“監獄長的三大職責是維護安全穩定;準確執行刑罰;有效改造犯人。但是,怎么樣才能有效改造犯人呢?”帶著這個問題,苗監獄長經常在思索:目前罪犯知法水平普遍提高,但真正認罪悔罪的卻少了;減刑假釋的比例高了,幅度大了,但激勵作用卻小了;勞動時間短了,但犯人的勞動積極性卻小了……經過對罪犯的問卷調查后得出的結論:犯人對自己的定罪不清楚,甚至想不通。也就是說,這些服刑的犯人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認罪悔罪。因此,苗監獄長說:“我們以往的道德、法制教育過于教條和蒼白,以至于絕大多數罪犯沒有能夠、起碼是沒有被證實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有過真正懺悔的現實被我們忽視了!即使他們都寫下了‘認罪服法書’,也是為了獲取減刑和假釋機會而采取的功利性行為。罪犯的改造過程是一個贖罪的過程,而贖罪的動力源于對所犯罪惡的懺悔,很難相信一個沒有真正悔罪的罪犯會有改造的動力。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促進罪犯悔改的有效機制。”
從2004年起,北新涇監獄研制了一個評估方案,被評估的是即將達到減刑,假釋基本條件的犯人,評估分“犯罪事實的認識”、“對法院判決的認識”、“對犯罪原因的認識”、“對犯罪危害的認識”、“悔罪行為的表示”五個方面共三十條標準。2005年10月,在監區開展試點工作。至去年4月,已在全監推行。到目前為止,已對408名準備啟動司法獎勵程序的罪犯和418名新入監的罪犯進行了評估。評估為5級(深刻)的有10人,4級(較好)的有128人,3級(基本)的有262人,2級(初步)的有421人,1級(不認罪)的有5人,通過這些具體的評估,初步建立了一套工作機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如監獄里有一個江西籍犯人叫童話,2002年9月到上海市松江區車墩鎮華陽村非法行醫,為一個打工妹看病,為她注射了林可霉素、利巴韋林等藥物,當天下午,病人出現不良反應,由其丈夫陪同再次至童話的診所就醫,在就醫過程中出現嘔吐等癥狀,繼而休克。最后,病人在送到松江區中心醫院后搶救無效死亡。
對他的評估監獄事先作了一次調查:首先,童話在病人昏迷后馬上采取了急救措施并送醫院,隨后,自己報警并自首,對法院的判決也未提出上訴,因此,獄方評估組認為童犯對自己的犯罪事實是完全承認的,并對量刑判決無異議。其次,童話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危害性有充分認識,他說:“一個活生生的人由于我的過失頃刻間失去了生命,我就是一個兇手,使一個丈夫失去了妻子,兒子失去了母親,釀成了一起人間的悲劇。”第三,他對照自己的行為分析犯罪原因,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醫療水平(童話系有執照的外地醫生,到上海來探親時行醫,而按照規定,異地就醫其執照必須在當地審證后方可就醫),因為他給病人打的林可霉素在醫學里出現病理反應只有幾千分之一的概率。從而找出自己的人生教訓:就是凡事要按規律和規定去做。
正因為他有這樣清醒的認識,所以,童話在服刑期間能積極改造,沒有違紀行為,當時,在民事調解中他不僅當場解決了被害人7萬余元的民事賠償,而且,還讓妻子到被害人家里探望,自行對對方進行經濟上的撫慰,先后用去了3萬多元。在監獄開展在刑意識教育后又主動向被害人家屬寫了懺悔信。綜合他在獄內的表現,在評估童話時認為他在認罪悔罪方面符合深刻認罪悔罪級,因此在評估中定他為五級,也就是最高級別,給他下了一句“確有悔改表現”的結論。鑒于童話的獄內表現,他在2006年被評為改造積極分子,得到了司法獎勵。
通過評估,他終于認識到自己的罪錯
由此可見,對犯人的評估,其標準是由思想和行為兩方面組成,而且著重于思想方面。罪犯如果想要獲得較高的評估等級,從而實現最大幅度的減刑,就必須通過認真學習理解相關的刑法知識來闡述自己認罪服判的法律依據。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長時間的重復可以使罪犯的悔罪思想和行為得到充分的強化。
“自己就是因為始終抱著混改造的態度,沒有很好地改造自己,所以才四進大墻。”犯人林海在對自己的評估結束時不無感慨地說。今年50歲的林海是因詐騙罪進來的,說到詐騙,他可是老手了,他從1983年就開始詐騙了,當時被判3年,出獄后的第二年,又因詐騙罪判刑3年,當他第二次走出大墻,本以為他吃過兩次官司,應該吸取教訓,老老實實做人了,沒想到他在家里還是不安分。1991年再次以詐騙罪被判9年。釋放后最近的一次犯罪記錄是2003年4月,林海謊稱其哥是浦東新區區長,自己是浦東新區公安局常務局長,以替他人介紹工作為名,先后騙取多名被害人14.2萬余元。案發后,他以“詐騙”罪被判10年。
經過幾次官司,林海熟悉了獄內的改造生活。所以,他在2006年10月參加了監獄“認罪悔罪”評估活動,本以為跟過去一樣,沒想到,評估小組成員這次提的多個問題讓他頗感意外,如:你為何一再去詐騙他人錢財?他回答說:“每次刑滿釋放后,一段時間里能安分守己,但時間一長就感到這樣賺錢太慢、太辛苦,接著,舊病復發”。
評估結束后,林海原以為自己可以評為四級,也就是“認罪悔罪較好”級,可以啟動司法程序。但是,獄方根據實際情況評定為三級,屬于“基本能認罪悔罪”。在北新涇監獄提供的《認罪悔罪程度標準分解表》中,關于三級的標準有五種解釋,其中一種解釋(認識犯罪原因)是這樣說的:“認為自己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主觀原因造成的,能反省過去,寫出犯罪史。”經過這樣一次觸及靈魂的評估活動,林海終于認識到自己的罪錯是企圖不勞而獲。而且,他也知道再這樣混官司是行不通了,只有從靈魂深處認識自己犯罪的原因,才能真正走上脫胎換骨,改過自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