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隱藏在企業背后的資金流特點,建立了資金流模型,通過分析資金在企業業務中的來龍去脈和利用率,實現對企業效益的判斷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最后給出了資金流模型的應用實例。
關鍵詞:資金流模型;需求驅動;資金利用率;企業決策;資金流程
0 引言
為適應日益激烈的企業競爭,人們提出了許多有效的企業管理方法,如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MRP系統,80年代逐步發展形成的MRPII系統,90年代初美國加特納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ERP系統將現代管理理念與先進的rr技術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業務,取得了迅速的發展,但由于企業管理的復雜性,以及企業文化和人文要求的差異,企業ERP系統的實施變得相當復雜。據相關文獻報道,在國外ERP系統的實施中,當今只有20%企業從中獲得了較好的效益。目前,在我國已實施ERP的企業約有1000家,而實施成功的企業僅占10%~20%、局部應用成功的為30%-40%,約有50%的企業應用是失敗的∞。人們開始研究如何才能使該系統面對廣大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好的效益,節約人力、物力、財力。其中,文獻所論述的面向信息技術的ERP集成系統就是一個研究熱點。

本文從資金流角度分析ERP系統如何輔助企業決策分析。研究企業內部資金流模型,對ERP系統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企業資金流模型
1.1企業資金流分析
資金是驅動企業業務運作的必要保證,它在企業業務流程中扮演著雙重角色:①沒有資金,企業業務將無法運轉;②資金不能自己生成新的資金,資金的時間價值會貶值。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它最能體現現代企業管理的實效,企業業務運作過程中所有環節的人、財、物的變化都可以通過財務績效體現出來。在強調企業效率、企業成本、企業競爭力的今天,人們探討了很多方法來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文獻提出了基于企業資源計劃的資源分類型作業成本管理模型。資金流模型作為ERP的補充,從另一角度分析了企業的工作流程,它根據企業不同活動所需要的不同性質的資金,創建不同功能的資金利用模型,分析企業各個部分資金利用率等問題。
基于需求驅動的資金流模型以企業的全局資金為核心,按照企業實際運作流程,根據需求驅動的原則對每項活動進行資金分配、對資金進行追蹤,結合整體資金,分析各項資金在各部分活動里的流動過程,運用經濟手段對該部分資金在整體活動中的效益、企業成本、效率等進行分析。現行ERP系統一般是從作業流的角度分析企業的各個環節,運用過程分析手段,通過復雜的算法,來幫助企業高級管理者進行決策分析。但這達不到直觀的效果,因為復雜的作業流加大了ERP系統的決策難度和復雜度。運用資金流對企業資金進行分析,可以直觀、快速地分析企業的運轉情況。圖1表述了資金在企業業務運作中的分布情況,包括資金的來源、去向等。這是一次產品循環過程當中的資金分布,根據資金的分布,可以清楚地宏觀了解企業各方面的情況。
資金是隱藏在業務流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整個企業都是靠資金流來維持和運轉的,整個企業的目的也是使企業的資金流趨于正常和良性循環,為企業創造更好、更多的利潤。資金是企業與外界打交道的主要手段。因此,借助信息技術從整體上分析資金流,有如下幾點好處:
(1)利用復雜的算法,分析作業流中的一些內在關系,從系統微觀方面可以解釋系統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以達到最優化;分析歷史數據,借助于可視化技術可以很直觀地判斷、分析企業的利潤問題:企業哪里存在問題,哪里的資金利用率不高,哪里的資金出了問題,從而對癥下藥。

(2)資金流伴隨在企業業務流程當中,宏觀地分析資金流可以對企業的大方向起導向作用;深入分析,把握大方向,可有針對性地對企業某些部門進行指導。
(3)資金流模型相對傳統ERP模型簡單,易懂,分析比較直觀,便于非專業人員理解。傳統的ERP模型,主要是以過程工作流為主要線索進行工作的,把企業所有細小的方面都考慮在里面,無疑增加了系統的復雜度,而要把很多方面都集成到系統里,必然使系統呈現非線性的特點。在資金流模型中,增加了人為的因素,通過模型產生人們比較容易理解的數據,為企業領導者提供可靠的依據,而不必冒單純依靠系統而出錯的風險。
資金流滲透到企業的所有業務活動當中,分析資金流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如圖2所示。
總體來講,資金流模型的功能是分析資金在企業活動中的來龍去脈,利用資金獲取更大的利潤。分析資金流,從另一角度分析了企業的業務流程,它為企業的業務流程改進提供了方法支持。
1.2資金流模型及內部關系
資金流可由初始資金、調查資金、策劃資金、研發資金、人員培訓資金、生產產品資金等部分組成。
企業的所有活動都離不開資金的參與,在分析資金流的過程中,根據作業活動(Activity)(從廣義上講,作業是指產品制造過程中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從狹義上說,是指能發生成本且具有附加值的經濟活動)的流程,分析與該作業相關的資金的使用情況,分析它的利用率,這部分資金的創造價值(包括間接價值)和在整個資金中所占比例。
在資金流模型中,每個周期的資金設為A,過程中每個作業活動的投入資金為δ A(0<δ<1)。每個過程中δ的值越大,表示該活動占資金的比例越高。這樣,A=∑Ai(其中Ai表示每個活動中占的資金,即:Ai=δi*A)。
(1)將需要分配資金的所有活動列出,判斷出各個活動的重要系數(同一種性質的活動分配統一的資金,從整體上考慮部門資金的分配,和整體上的資金利用率的問題)。設A1為查詢信息資金、A2為信息分析部門資金、A3為產品研發部門資金、A4為人員培調資金、A5為產品生產資金。初始階段決策人員可以人為給定資金初始比例,如:A1(0.1)、A2(0.15)、A3t0.1)、A4(0.05)、A5(0.6)。在下一個周期當中,可按照實際運行的情況適當調整資金的比例。
(2)在產品生產活動的下一個周期,根據上周期的數據,總結、調整資金的比例,查找資金利用率,找出資金利用率差的環節,然后加以重組。
企業資金流周期內業務活動,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前面的資金利用好了,后面環節活動的利用率必然有較好基礎。整個過程中,產品研發部門和生產部門的活動特別重要。因此,可以將這兩個部門的系數提升。現代企業生產過程中,著重強調流程,傳統方法則更多強調技術。資金流模型中,企業領導可以更多地關心產品流程內部的開發,將每個模塊封裝在每一個黑盒子里面,這樣,就可以考慮該模塊整體的效益。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可以記錄每一活動的資金花費,以及該部門資金花費所帶來的效益。用式子可表示為:
A.out1=fl(A.in)+g(A);
A.out2=f2(A.in)+h(A);其中,A.outi:第i次活動的輸出,包括直接和間接的輸出;fi():前一活動的直接影響;
每個活動的執行,不僅對本次活動的結果產生直接影響,還對以后的活動產生間接影響。因此,應該分析每筆資金在整個流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如何使該資金利用達到最佳效果,企業的作業流達到更好。分析資金流,也就是分析企業的作業流(資金流和作業流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圖3所示為活動對企業項目的影響。
分析投入各項活動的資金對整體項目的影響,即該部分資金對其他業務和整體的影響,是資金流模型的功能目的。具體活動的資金流需要具體的分析,要將分析活動之間的關系轉變成分析投入資金間的關系。
2 資金流模型與ERP模型的對比分析
2.1優劣勢對比
資金流模型,要對企業的整體過程進行分析、監測,而且要將企業分成模塊進行分析,對各模塊進行測評,尋找它對其他活動產生的影響,分析他的利用率。模塊內部有較大的自由度,自己根據需要加強對其他部門的溝通,各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對比ERP模型,資金流模型的優點如表l所示。

資金流模型相對簡單,它從宏觀角度考察問題,能把握企業的整體概況。但是資金流模型存在表2所列的一些缺點。
綜合資金流的各方面的特點,可以發現,利用資金流模型,能夠方便地分析企業的整體資金和部分資金的運行情況。
2.2工作流程對比
傳統ERP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ERP系統將每個模塊細分,然后對每個模塊進行分析,利用復雜的手段對整個企業流程進行分析、管理。ERP是綜合各方面的知識、先進算法和科學管理的綜合系統,但又是有使用風險的,不管系統多么強壯,企業總是要以人為本的,不能單純地依靠這種系統。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企業始終關注的是每個部門的資金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利用率是否高等問題。從整體到部門,企業領導要從宏觀上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綜合利用其他方案,對企業進行整體治理。按照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企業進行優化,使企業達到最佳效果。
3 資金流模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現以一家模型制造企業中的應用為例介紹資金流模型。該企業是一個典型的需求驅動的制造企業,創建于1983年,年產值1000萬元左右,主要生產電動小玩具。該企業應用資金流模型的目的是提高資金利用率,增加企業的效益。
令活動(Active)Xi對整體的貢獻為G(Ai=f(Ai-1)+In(Ai),其中f(Ai)表示活動對后面活動所帶來的直接效應;In(Ai)表示該活動對后續活動的貢獻。G(Ai)表示對前面所有活動的累積利潤效果。企業總收入F(X1,X2,X3,…,Xn)=G(Xn)是由所有活動所綜合成的利潤總和。
設每個過程的效率即每個活動產生的效益/整體的收益為φi=In(Ai)/G(Ai)。資金比例即該過程所用的資金和總資金的比例ζi=Ai/A。
3.1企業資金內部的劃分
根據資金流模型的要求,作業活動分成市場調查、技術可行性分析、市場前景分析、產品模型分析、原料購買、產品開發等六個部分,因此,每一條收集的信息都要進行相應處理。設各個部分分得的資金分別為:A1、A2、A3、A4、A5、A6,∑Ai=A。其中各個部分所占比例系數分別為:α1、α2、α3、α4、α5、α6。系數,是按照活動的實際需要和各個部分的重要性而確定的。則:Ai=A*α(i=1、2……)。
3.2各部門資金的貢獻分析
活動整體的價值F(x1,x2,x3,x4,x5,x6)=G(A6),從經濟學的角度管理每個過程,應該讓每個過程的價值最大,即:In(Ai)盡可能增大。
分析資金流的最終目的是要使F(x1,x2,x3,x4,x5,x6)達到最大。這是個累積的過程,要使得F(x1,x2,x3,x4,x5,x5)達到最佳效果,只要將每個過程的In(Ai)盡量最大化。利用線性規劃理論可達到此目的。利用判斷系數Ti=ζi/φi中。企業可作以下決策:
(1)Ti>l;表示資金的投入的效果大于實際運作的效果,即投入的資金產生相對較少的產出,表明內部某些部分的效果并不理想。該活動需要重新設計,或者加以優化。
(2)Ti=1;該部分資金所產生的效果和產生的整體好處相一致。表明該部分也需要相應的調整。因為企業希望每筆資金所能產生的收益要大于其本身。
(3)Ti<1該部分資金所產生的效果大于投入,則表示該部分是可以運行的。
企業需要進行有次序,循序漸進的改革,每次選取max(Ti),因為該項目的效果最差,表明企業這個部分最需要改進。企業總是挑選出最需要改進的部分進行整治。
4 結束語
本文探討資金流模型,從資金流角度來分析企業系統問題。資金流隱藏在企業業務活動流內,分析業務活動流的同時,分析企業的資金流,可以直觀地分析企業每筆資金的利用率、企業每個項目對企業整體的貢獻,尋找企業最需要改進部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企業進行業務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