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島市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港口產業集群,與天津、大連等城市爭奪北方航運中心,面對國內其他城市競爭,青島港奮起直追。本文從國內保稅港發展現狀、青島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對設立青島保稅港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設立青島保稅港是青島成為北方航運中心的關鍵一步。
關鍵詞:保稅港 航運中心
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在港口作業區和與之相連的特定區域內,集港口作業、物流和加工為一體,具有口岸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港區是海關按照我國國情實際需要,借鑒發達國家海關的先進管理經驗,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適應跨國公司運作和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新興監管區域,是我國目前港口與陸地區域相融合的保稅物流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監管區域。是真正意義上的境內關外,是在形式上最接近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模式。
一、國內保稅港發展現狀
目前國家批準的三個保稅港區分別為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一)上海洋山保稅港
洋山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2005年11月底通過國家有關部委聯合驗收,2005年12月10日,在洋山深水港開港的同時正式啟用的。洋山保稅港區由小洋山港口區域、蘆潮港陸上區域和連接小洋山島與陸地的東海大橋組成。規劃面積8.14平方公里,首期封關運作面積為7.2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省市合作建設、實行海關特殊監管的區域。是我國第一個保稅港區,也是實行港口和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功能合一的運作模式創新區。
保稅港區的小洋山港口區域,目前封關面積為2.14平方公里。一期工程5個7~10萬噸級的大型集裝箱碼頭泊位已經建成投入運營。碼頭岸線長1600米,安裝集裝箱橋吊18臺,可接納第五、第六代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靠泊,年吞吐能力300萬標準箱以上。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4個大型集裝箱泊位正在建設之中,碼頭岸線長1400米,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年吞吐能力250萬噸。
保稅港區陸域部分,目前封關5平方公里,主要規劃開發和建設查驗區、港口輔助區、倉儲配送區、集拼中轉區、加工制造區、商貿展示區等功能區域,將逐步形成集裝箱港口增值、進出口貿易、加工制造、保稅物流、采購配送、航運服務等產業和服務功能。區域周圍還有臨港非保稅物流園區、鐵路中心編組站、集裝箱內河轉運區、危險品倉儲區等其他物流運作區。
(二)天津港東疆保稅港區
2006年8月3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區面積10平方公里,位于天津港東北部,規劃分為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綜合配套服務區三大區域。
碼頭作業區位于港區西部,縱深1000米,建成后將為天津港新增7公里深水集裝箱專業碼頭岸線,新增集裝箱吞吐能力1250萬標準箱,滿足未來10~15年天津港集裝箱發展的需要。
物流加工區位于港區中部,利用臨港優勢,進行現代化的進出口貨物加工、換裝、分撥、調配等作業。同時在港區西北部規劃了一個大型現代化海鐵換裝中心,進行集裝箱海鐵聯運作業,年作業能力達400萬標準箱。綜合配套服務區位于港區東部,由南向北依次布置為預留發展區、休閑娛樂功能區、商務金融功能區、居住度假功能區、島前辦公功能區。在港區西南部岸線還規劃了兩個大型國際郵輪泊位,與其后方的休閑旅游區域一體,具備發展國際豪華郵輪母港的有利條件,將帶動環渤海區域走向世界高端旅游市場。
(三)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2006年8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函復海關總署同意設立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規劃面積6.88平方公里。
近期,重點規劃建設保稅港區,使港口作業、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國際貿易、商品展示、研發檢測等特殊功能區基本具備,互相促進,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做到進口貨物入港保稅、出港貨物入港退稅、港內貨物自由交換; 中期,將保稅港范圍擴大到整個大孤山半島,將保稅港政策延伸到油品、糧食、礦石、汽車碼頭,合作組建二十里堡、登沙河保稅組團,籌建長興島保稅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區,把長興島建成與保稅港互動的出口加工主導型國際合作工業園區; 遠期,構建以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為龍頭,以腹地保稅物流中心為節點的東北保稅物流網絡,使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在東北振興和大連航運中心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牽動、輻射和示范作用。
二、保稅港的優勢
(一)保稅港具有五大功能
1.國際中轉功能。目前中國眾多的港口城市沒有具有成熟國際中轉能力的港口,要想更好的參與國際間港口的競爭,首先就要擁有具有國際中轉能力的樞紐港口。保稅港區的建立首先就要擔負起參與國際間港口競爭的功能,使我們自己擁有世界級的航運中心。
2.國際配送功能。保稅港區由于政策的支持和發展特點,已經具備了國際配送的要求。保稅港區不但有現代化的港口,同時也擁有保稅物流園區。在該園區內,世界各國的公司都可以開展國際配送的業務。
3.國際采購的功能。國內貨物進入保稅港區港口或區內卡口即可享受出口退稅政策。采購進港口保稅區內倉儲物流園區的國內貨物,可以進行出口集運的綜合處理或商業性的簡單加工,向世界外分銷;采購進區的進口保稅貨物,同樣可以在進行商業性的簡單加工后,再向國外分銷;需返銷國內市場的貨物,按規定辦理進口手續。
4.國際轉口貿易的功能。除了上海、天津、大連,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具有強大國際轉口貿易功能的港口。現在保稅港區的企業就可以從事轉口貿易、交易、展示、出樣、訂貨等經營活動。
5.出口加工區功能。在保稅港區陸上特定區域設立出口加工區,開展加工貿易。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進港可予保稅。保稅貨物和采購進區的國內貨物可以在進口加工、裝卸后出口。
(二)保稅港區稅收管理有特殊優惠政策
保稅港區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主要稅收政策為:
1.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
2.貨物出港區進人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
3.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
4.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三、青島港口發展現狀
青島港是中國沿海五大港口之一,始建于1892年,是山東最大的沿海港口和環渤海南部地區最大的外貿運輸口岸, 2002年3月實施了港口重心西移,將青島港的外貿集裝箱航線全部由老港區轉移至位于黃島的前灣新港。繼青島港與鐵行、中遠、馬士基三大世界級船公司“三國四方”合資經營前灣集裝箱碼頭以來,又有香港招商局、阿聯酋迪拜、海豐集團等多家企業積極投資前灣港區建設和經營。2006年吞吐量達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700萬TEU。2006中國港口綜合競爭力指數排行榜全國第三,列上海、深圳之后,集裝箱吞吐量全國第二,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航運中心。
四、青島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來看,無論是航線密度、掛港船舶的噸位,還是歐美干線比重,青島港在中國北方港口中已經首屈一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北方集裝箱干線樞紐港。青島要成為北方航運中心,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集裝箱的中轉比例至少應該達到20%以上。在這一點上,青島港還有差距。目前渤海灣正處于新一輪的港口投資熱潮中:大連將投資120多億元再造大連港;天津斥資500億元,到2010年前實現吞吐量3億噸,爭當北方國際樞紐大港的構想紛紛寫進各地的規劃,青島與天津、大連相比,各有優劣,要爭得這個位置,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與天津大連相比,青島在腹地經濟上沒有明顯優勢。
五、設立青島保稅港的現實意義
建設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是青島市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加速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關鍵性舉措,有利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促進青島主樞紐港建設,輻射帶動煙臺、威海、日照港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突出青島龍頭地位,提高青島整體競爭力,提升青島在東北亞乃至環黃海經濟圈中地位和水平,促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產業布局和綜合性政策環境,為中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寬松和廣闊的投資發展機會。
從條件上看,青島港完全具備設立保稅港區的條件。青島港是沿黃河流域11個省份的主要出海口。目前,已開通了青島至鄭州、西安、烏魯木齊等內陸主要城市的集裝箱運輸鐵路專列,還開通了至阿拉山口的過境運輸班列,青島已成為亞歐大陸橋的新橋頭堡。青島港還是我國第二大外貿口岸,是中國最大的礦石進口基地、原油進口基地、冷藏集裝箱物流基地以及重要的煤炭、糧食、化肥、鋼材等進出口基地。青島港無論是物流規模,還是在區域位置上,設立保稅港區都是可行的。
從國際上來看,在我國北方港口中,青島港是最有實力與韓國釜山、日本橫濱相抗衡的港口。成為保稅港區,可以大大加快通關速度,降低商務成本,使得青島港可從釜山的中轉貨源中爭取到200多萬的標準箱量,加上中國不斷加大的貨源,青島有望在5~10年內趕上釜山港,成為東北亞國際樞紐大港。從國內看到,設立青島港保稅港區不僅會使東部的港口優勢與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緊密結合,為中西部地區打通海運通道,而且能確保中西部企業大宗進出口原材料、能源和商品及時完成出口退稅,節約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將有利于拉動中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2004年,交通部和山東省政府批準的青島港前灣港區修編規劃,為港口發展和建立保稅港區提供了規劃方面的保障。2005~2006年,國家先后批準了上海、大連、天津設立保稅港區,由于各種原因,青島沒有被列入前兩批保稅港區審批范圍內,目前正在積極爭取成為第三批。
目前,青島保稅港的申辦工作正在進行,我們有理由相信,青島保稅港設立成功,將對青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1.聚集效應。青島保稅港作為青島對外開放的窗口,可提高對船東、貨主的吸引力,將帶來大量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和商流聚集,帶動金融業、房地產業、物流業、商業相關產業的發展。2.輻射效應。青島保稅港的開發建設,將促進港口城市項綜合性、多功能方向發展,發展外向型經濟,帶動腹地經濟的發展。3.提升效應。隨著青島保稅港的發展,青島港的功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對于提高青島的國際地位和影響,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4.更新效應。青島保稅港區是與國際接軌的橋梁和紐帶,將促進青島和腹地傳統的產業結構轉變和更新,使之更符合現代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義成(2001),“大窯灣港區后方物流園區可行性研究”,中交水規院可行性研究報告.
[2]青島港南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3]港口經濟, 2007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