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局限性
所謂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也就是借貸記賬的復式簿記體系。這種體系主要是通過對各種財務原始憑證進行事后數據加工并生成各類賬簿,以此為依據,編制報表提交以滿足相關主體的財務信息需求。早期的電算化軟件都是建立在借貸會計上的信息系統,傳統的基于借貸會計的信息系統具有如下局限性:
(一)數據采集單一
傳統會計系統并沒有采集企業整個業務過程的數據,它只關注整個業務的一部分。如果一項業務活動影響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則匯總反映該業務事件的數據就被記入會計系統,否則就不計入系統,它忽略了許多重要的非會計事項;系統僅記錄了會計事項的部分數據,即會計事項的貨幣計量結果,無法準確反映企業業務活動的現實狀態,表現內容難以對企業整個經濟活動的具體過程進行表達,如事件發生的相關人員、事件發生的地點等其他信息,不能滿足越來越高的信息需求。
(二)數據匯總標準固定
基礎信息通常以高度集中的方式存儲,而不是盡可能地保持其處于“最基礎的”狀態。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只能按照固定的標準匯總數據,限制了信息使用者所能得到的信息種類,使管理者不能從多個不同角度探究、分析所采集的數據。
(三)信息不易集成
一個完整的業務活動被分別記錄在不同的階段, 事件的信息由會計信息系統和業務部門的系統采集,數據難以集成,體現不出業務事件的完整性。會計信息與其他業務信息整合能力較差,同樣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存儲在組織內部各類管理信息系統中,從而導致數據庫重疊、數據冗余以及數據的不一致性。
(四)信息缺乏實時性
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伴隨著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現行的會計信息通常是在業務活動結束后進行會計信息的采集。由于資金流和物流活動又具有一定的時間差異,所以會計信息系統天然地滯后于資金流和物流。在此基礎上的會計處理和生產的會計報告難以及時反映企業的各項活動,企業無法運用動態戰略對瞬息萬變的挑戰作出反應。
二、基于REA模型的會計信息系統
1982年美國W. E. McCarthy教授提出了REA模型基本框架,其主要思想是對企業的重要資源R(Resources)、事件E(Events)、參與者A(Agents)及其相互關系建模,把企業一切與經營事件相關的內容,按其原本的實際語義而不是人為加工為借貸分錄的形式輸入數據庫集中存儲。他將經濟業務抽象為三類實體和四種關系。
三類實體包括資源、事件和參與者。這里的“資源”是指可辨認的、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價值并被企業所控制的有形實物對象。與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中的資產不同,這里的資源不包括像應收賬款這樣可以推導計算出來的資產。“事件”是指對資源變動產生影響的經濟活動,它不僅包括借貸記賬法下復式簿記體系確認的交易和事項,還包括那些不進行會計確認與計量的經濟活動,如市場調研、采購訂單等。“參與者”是指參與事件的單位、部門或個人,包括銷售人員、部門、職工等內部參與者和客戶、供應商、銀行等外部參與者。
這些實體間存在四種關系:其一,資源——事件關系,稱之為存量——流動關系。其中資源為存量,事件為流動,包括資源流入和流出事件,用于表示那些增加或減少資源的事件。其二,事件——事件關系,稱為二元關系。指組成一個業務循環,導致兩組資源一增一減的兩組事件之間的關系,一組事件導致一組資源流入,另一組事件導致另一組資源流出,流入資源與流出資源總是相互聯系。其三,事件——參與者關系,稱之為控制關系。它是內部參與者、外部參與者與事件之間的三重關系,通常被分解為兩個二重關系。最后,內部參與者——內部參與者關系,稱之為責任關系,描述了上級對下級進行控制和下級對上級負有責任的關系。
采用REA的實體分類法,企業的全部經濟業務的信息都要分離,并重新按照資源、事件和參與者歸類到相應地實體集中,與傳統會計系統中以會計憑證作為數據的錄入依據不同,具有這種概念模型的系統體系結構與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也不同,它既能提供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能提供的財務報告信息,還能提供用于管理目的的非財務會計信息,而且還大大增強了系統數據的一致性和存儲有效性。可以說,基于REA模型的會計信息系統為實現財務業務協同奠定了基礎。
基于REA模型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優越性:
(一)REA模型可以語義化地反映業務事件的發生,系統記錄了業務事件相關多方面的細節數據,而不是人為加工成借貸會計分錄的形式存儲到數據庫中。系統可以根據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生成各類報告,解決了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數據采集單一、匯總標準固定的問題,更好地保證了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二)REA模型集成所有經濟業務數據,包括財務數據的和非財務數據。REA模型解決了數據分散重復存儲在多個系統中所造成的數據不完整、冗余和不一致的問題。
(三)REA模型具有信息實時處理和控制的能力。由于REA模型是在業務發生的同時進行數據處理,并且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并行處理,因此信息的實時處理與控制能力大大提高,從而進一步保證了信息的及時性,增強了信息的實用性。
(四)REA模型支持業務流程再造。這是由于每個業務事件必然是由若干流程驅動的,而REA 模型關注業務事件自然要求各職能部門的融合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的融合,從而促進企業從流程的角度來分析經營過程,減少不具有增值作用的業務流程,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
REA思想提出后,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理論界對REA模型進行了大量擴充,使之成為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建模的一個標準;各大管理軟件供應商在進行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時,也不斷滲入REA思想。可以說,基于REA模型的會計信息系統取代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基于REA模型的會計信息系統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繼續研究和探討。
首先,REA模型還并不成熟。信息系統模型包括功能模型、數據模型、控制模型以及表現模型。數據模型只是從數據結構這個側面來反映系統,REA模型恰恰只是一種數據模型,利用REA模型還不能完全解釋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處理規則。
其次,信息分類問題有待解決。REA模型理論上強調語義化地反映經濟業務事件,從而實現財務業務協同。對一客觀事件而言,它所包含和關聯的信息數據是無窮盡的,無論怎樣我們只能攝取數據的一部分。那么我們應該攝取哪些有用信息?哪些信息可以進入系統?怎樣分類儲存?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再次,REA模型與現行會計準則體系沖突。REA對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傳統會計理論提出了挑戰,而會計理論和“借貸記賬”是現行會計準則的基礎,要改變現行非常成熟的會計準則體系去完全迎合REA目前并不現實。
三、 會計信息系統的未來
綜上所述,REA 會計是一種擴充了的、數據信息更豐富、更靈活的會計系統,其著眼點在于能產生符合各種綜合程度要求的信息,伴隨著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和基于REA模型會計信息系統相關問題的解決,基于REA模型的會計信息系統必然是今后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