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黨,重要在干部。只有不斷提高各級領導者和諧領導能力,才能不斷地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中共中央作出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開展群眾工作、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
構建和諧社會,關鍵在黨,重要在干部。只有不斷提高各級領導者和諧領導能力,才能不斷地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干部的和諧領導能力。
提高決策力。所謂決策,就是領導者依據科學發展觀對所承擔的任務作出的全局性或階段性的工作決定。領導者能否進行正確決策,是保證國家和人民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關鍵,也是檢驗領導群體和領導成員的領導能力的主要標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改革和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動和利益關系的多元化,社會風險問題也日益凸現,有學者認為,我國已進入了現代意義上的“風險社會”。社會各階層之間產生了大量的利益矛盾甚至是利益沖突。同時,天下并不太平,國家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經濟風險與機遇同在。生態風險日漸突出。生活風險隨處可見。在這種情勢下,只有領導者,準確地掌握信息,審視環境,作出正確的選擇方案,才能化解來自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和自然的風險,建設和諧社會。在高校的建設和發展中,學校的決策者們,對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對校園建設的謀劃,對重點學科的確定,對重要人事的任免,對優秀人才的遴選,對涉及師生的民生等問題,都應當科學地調查,科學地決策。這是對領導者決策力的檢驗。實際上,領導活動的主要過程基本上是圍繞著決策的制定、實施和完善而進行的。決策正確,事情就能辦好,校園就會和諧,社會就會和諧。
提高創造力。所謂創造,是指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綜合運用,根據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新設想、新方法,或首創前所未有的新舉措。從一定意義上講,領導就是創造。
建設和諧社會,既服務于發展,也依賴于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貧困是產生風險的溫床,一個貧困的社會絕對不會是一個和諧社會。要建設,要發展,就需要領導者創造性工作。如何進行創造性實踐呢?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8點:1、解放思想(創造性工作的基本前提);2、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創造性工作的內在動力);3、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性工作的基本任務);4、改革開放(創造性工作的基本途徑);5、大膽地闖(創造性工作的基本精神);6、抓住機遇(創造性工作的基本條件);7、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創造性工作的基本原則);8、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造性工作的關鍵因素)。
面對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歷史重任,高等學校承擔著艱巨的培養人才的教育任務。它既是歷史的機遇,又面臨著激烈的挑戰。科學發展應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強調發展而不重視質量,強調質量而忽視發展,都是片面的。要創造一流學科,成為學校發展的平臺;要創造一流師資,為社會培養大批的一流人才;要創造獨特的校園文化,促進師生和諧。總之,只有創造才能發展,才能構建和諧校園。
提高親和力。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各級領導干部應特別提高親和力,樹立親民形象,做群眾喜歡的親民領導者。親和力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溝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寬容的能力。溝通也是能力。領導力里溝通很重要。著名的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過:“偉大的事業需要一顆真誠的心與人溝通。”的確,溝通是人際和諧關系協調的基礎,是領導藝術的精髓。如果做不到和下屬的有效溝通,協調就無從談起。而溝通則需要領導者放下架子,低調進入下屬的思維世界,這樣才能達到領導者與下屬之間信息、情感高效貫通,成功合作。如果不知道傾聽,不知道表達,而且與群眾的外部環境保持一個壁壘森嚴的狀態,那就不知道真實信息,使自己處于危險境地。創建和諧社會,領導者應貼近大眾,少說官話;善于傾聽,少擺官架;真誠交流,少打官腔;主動合作,少耍官威。要建立訴求表達機制,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搭建多種形式溝通平臺。通過溝通,化解來自不同方面的矛盾。如果沒有溝通能力,就很難做到寬容。對領導者來說,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寬容來源于勇敢、智慧,來源于善良的心。鄧小平用“眼界要非常寬闊,胸襟要非常寬闊”告誡各級領導干部。領導者最令人稱道的德行就是寬容。能容天下,能容百姓,能容萬事萬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解不開的疙瘩,也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只要彼此都做到體諒、包容,自然會撥云見日,雨過天晴。領導者要容得下各種各樣的人。不要怕事,不要回避矛盾。要正確處理,勤于辦事,將心比心,一個一個地把事情辦好,就能在群眾中產生很強的親和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在高校也是這樣,領導者應有親和力和感召力,有堅強的毅力和勇力,有過人的智慧和激情,了解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做知識分子知心人、貼心人。這樣,他們的下屬會更自信,更相信領導,也更富有創造精神。
二
如何提高和諧領導能力呢。當前應突出注意兩點:
第一,要學習,不斷提高領導能力。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定要有學習的緊迫感,抓緊學習、刻苦學習,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全球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中,“知識份額”已經由20世紀初的5%上升至如今的80~90%以上。一方面知識的價值日益凸現;另一方面,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近50年來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過去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夠用一輩子;工業經濟時代,讀十幾年書也夠用一輩子;知識經濟時代,只有終身學習才不會被競爭淘汰。
重視學習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善于學習是一種能力,一種技巧。我國每年生產約20多萬種新書,加上存量書籍,可謂汗牛充棟,讀完這么多書,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因此心頭的書要多,案頭的書要少。只有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才能進行有效的決策,進行科學的創造。
第二,要正直,做廉潔奉公的表率。一個秉性正直坦誠之人,必然確立了自己的價值系統。據此他可以坦然和正當地面對世間萬物。一位名人說過:“領袖的身后需要有人追隨。為此領導者需要得到他們的信任。因此,毫無疑問一個領袖最重要的品質便是正直守信,否則便不會有真正的成功可言。……倘若一個人的部下發現他行為不端,他必然起不了表率作用。他必須言行一致。因此,最需要的,是正直以及高遠的目標。”
正直具有高度的影響力。“任何一個公共機構都是某一個人拉長的影子。他的性格便決定了機構組織的性格。”正直推動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今天,正直的含義已經遭受到侵蝕和顛覆。正直可能遭到非議,可能有人不喜歡,可能上司不高興,也可能影響升遷。但是,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堅持正直,就是遵循干部準則、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只有堅持正直做人、正直做事的人,才能做一名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和領頭人。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