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的計算機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文章從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教學等方面論述了如何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教學質量
0 引言
課程體系是由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若干課程按一定的結構組成的具有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功能的統一整體。課程是由一定相關性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而成的結構體系,它是構成課程體系的基本要素。要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就是要求從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整體走向出發,合理地更新與選擇教學內容。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素質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為目標,課程體系的設置應充分考慮計算機基礎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把體現計算機發展、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反映到課程體系中來,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設置主要考慮幾個方面:①面對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的特點,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不變的課程;另一類是動態的、比較實用而且變化相對快一些的課程。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不應片面強調熟練操作,而是要重視理論基礎、上機操作和實際應用三個方面。③在課程設置上要有多樣性和靈活性,并適當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要著重處理好教學內容不斷更新與教學過程相對穩定的關系,不斷更新、精選教學內容,兼并、壓縮或者取消陳舊的內容,突出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2 改進教學方法
為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意識和能力,以適應將來學習和工作的需要,教學應更多地從應用角度出發,講授有關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使學生能熟練操作使用計算機。同時,計算機基礎教育應堅持廣度為主的原則,使學生對各種計算機知識有一個入門性的了解,突出計算機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作用,從需求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需求,解決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點多、操作性強的矛盾,讓絕大多數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掌握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應用,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研究的重要課題。
2.1 注重“精講多練”以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案例示范,引導教學”的課堂教學方法,改變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況。例如,我們在講Flash動畫制作課中,改變了各種教材中先介紹主窗口,再講術語、菜單、工具箱、時間軸窗口的方法,而是僅用較短的時間,先展示一個簡單的Flash動畫,介紹一下系統界面,就直入主題。通過典型范例的制作來講解動畫制作的基本思路,通過制作動畫來認識和理解時間軸窗口的作用,介紹菜單、工具箱的用法等等,然后要求學生上機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不僅看到了自己制作的動畫效果,而且逐步掌握了Flash基本功能的用法,學生們漸漸懂得了老師是教給了他們真正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學習。那些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學到了許多他們過去不了解或沒有正確掌握的知識和操作方法,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了;而那些計算機基礎較弱的學生也根據案例教學的特點,較快、較好地掌握了課程的基本內容,激發了學習積極性。
2.2 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以提高自學能力
例如,在Flash動畫制作的教學中,把事先做好的幾十個動畫源文件,放到FTP服務器的教學資源網站上。上課時,不是先講范例制作,而是要求學生們下載這些源文件到客戶機上,讓他們自己去分析、思考,對照動畫源文件來制作范例,并引導他們查看每個范例有幾個組件,幾個圖層,每一幀、每一個對象有什么參數設置,并對一些關鍵的知識點進行示范講解和操作。通過上機操作,一些學生對自己所做的范例倍加思索:“為什么自己做出來的就是達不到范例的那種效果呢?”,這時應鼓勵他們:“再琢磨琢磨!”。越是這樣,學生越是增加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直到發現其中的奧妙,成功地跨越了這一關,學生的思維就如潮水般打開了。他們利用因特網搜索資料、下載文件,使用看圖軟件選擇動畫素材,利用動畫源文件研究它的組件、圖層,通過研究時間軸窗口來發現每一個動畫的制作方法,琢磨參數的設置等等,然后再回過頭來完善自己的動畫制作。同學間互幫互學,共同研討成了他們的主題,動畫制作成功后,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上傳到FTP服務器個人的文件夾里,讓老師來評判。對一些好的作品,請一些同學上講臺親自演示介紹他們制作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不僅成功地把握了范例的精粹,而且他們能不斷發揮個人的創意,制作出比范例更新穎的動畫,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發散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的擴展。
2.3 注重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計算機基礎教學所開設的課程都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上機實踐。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在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方面實踐教學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互為依存關系,不能簡單地認為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只是輔助性的教學,是配合理論教學的。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實際上有著豐富的內涵和作用,實踐教學是整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綱”和“靈魂”,只有它才能使整個計算機基礎教學做到“授人以魚,更要教人以漁”。
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實踐方法應成為實踐課的主要教學目標,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當好指導者、激勵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要指導學生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和超越自己的認識。例如,布置學生完成網頁制作的上機作業,要求形式多樣花,內容豐富、風格迥異,能充分體現出學生自己獨特的創意。通過創新實踐大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對于每個大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主動應用計算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實踐教學決定了某些課程或整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成敗,也是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
2.4 注重考試改革
從2000年以來,我們對考試方式進行了改進,從內容上加大分析題的比例,加強對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核,實行筆試、機試與平時成績相結合的評分方式。例如,平時成績的打分,主要是布置幾次綜合性的上機作業,在講Windows操作系統時,要求學生利用畫圖工具并結合文字處理工具設計一張壁紙;在講網頁制作時,要求利用超級鏈接、動態字幕、懸停按鈕、框架、表單等知識制作個人網頁;在演示文稿的教學中,則要求每個學生自選感興趣的題目,制作幻燈片等等。通過這些方法,考察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勇于探索的積極性,使考核更加科學合理。
實踐表明,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了計算機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應用,激發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熱愛。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自學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培養了學生的研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學習計算機后續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改進教學手段
3.1 采用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直觀教學
由網絡多媒體系統構建而成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具有許多優勢,如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認知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等。基于以上諸多優點,我校建立了多個網絡多媒體教室,基本實現了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在全校范圍內的普及,真正實現了“用計算機教計算機”,使教學更具直觀性和互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3.2 教學資源建設與構建基于校園網的自主學習平臺
教學資源建設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開發交互式網絡教育資源,重點建設主要學科專門學習網站,建設網絡教學各類課程視頻文件庫和素材庫,根據課程特點設計系列教學軟件;二是建立滿足學生和教師互動需要,適應學生自主、交互、協同式學習,具有教學功能的網絡教學資源管理平臺。
近年來,我校正以“校園網”為依托,構筑一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生態圈”,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逐步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活動的全部數字化,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學生能夠在網上進行自學,大量的習題使他們能夠進行自測,隨時了解自己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他們能夠隨時復習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模擬考試系統給出了完全和實際考試一樣的操作環境,通過模擬考試,他們能夠了解試題的形式,難易程度和如何使用機考系統。
教學資源庫和VOD點播系統的建設,使教師和學生可通過網絡觀看、欣賞校園新聞、國內外影片和教學片,尤其為外語教學提供更多的聽說資料。教學資源庫和VOD點播系統突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為我校的信息化建設服務。
4 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
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教師。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教學內容無論從外在形式還是從內在結構上都有所變化,教學手段也向多樣化、科學化、高效率方向發展。因此,計算機教師應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先行者和推動者,一定要由過去傳道、授業者的角色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計算機教師應是現代教育的實踐者,一定要具有現代的教育觀念和對現代化的教育模式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面對計算機技術的不斷變革,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新穎的、實用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傳教給學生是每個計算機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教師如何走在技術發展的前沿,以反過來指導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觀念已遠遠不能適應信息化社會教學的需要,教師要成為常流常新的“自來水”,成為學生的“活水源”。因此,教師只有不懈地追求真知、拓展視野,使知識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才能從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和學生信息素養的高度去學習、探索和創新。計算機教師只要有了廣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才能成為新知識的研究者和創造者,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以適應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需要。
5 結束語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關鍵是不斷加強教師的自身建設;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基礎是建立數字化網絡資源平臺和開放的、共享的計算機實驗大環境。只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促進教學模式、教學觀念的轉變,加強實踐教學,才能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主動學習者,才能全面地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