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非常適合于計算機課程的一種教學方法。文章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任務的設計原則,討論了任務驅動的教學過程,分析了任務的評價體系,指出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計算機課程;教學目標
0 引言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各種具體的任務,力求以任務作為驅動,讓學生在完成具體的任務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課程具有實踐性強、內容更新快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啟迪學生的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形成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主要目標。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加以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老套路,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既符合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又符合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探索的學習精神和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非常適用的一種先進教學方法。
1 任務的設計原則
任務驅動教學本質上應是通過“任務”來誘發、加強和維持學習者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和完成任務的真正動力。任務的庸俗化、簡單化、不清晰都會最終導致應付任務而達不到教學目標。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任務設計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一個具體的任務設計,必須考慮周全,保證任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興趣為主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方法并學以致用。
(1)任務要有層次感。在設計任務時,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與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興趣等。在沒計任務的過程中,要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來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我們所設計的任務既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使他們能夠共同發展,又要給能力強的學生留有適當的空間,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展。
(2)任務要緊密聯系實際。任務的設計應該緊密聯系學生和社會的實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給學生以更多的創造空間。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聯系實際而富有創造性的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
(3)任務要注重綜合性。不同課程的內容相關聯是計算機課程的一個特點,因此,應適當設計綜合性任務,以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4)任務要注重操作性。由于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學生親自上機實踐遠比教師課堂講授及教師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注重它的可操作性,任務必須通過上機才能完成。
(5)任務要注重可擴展性??蓴U展性是指不給學生過多的限制,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進行自由地設計和創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6)任務要有適當的重點和難點。掌握計算機技術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因此任務設計時要適當考慮任務的大小、難度、前后知識的聯系等因素。一般性任務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規模不宜過大,任務之間有一定聯系是比較理想的,但不要強求,否則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綜合性、創新性任務可以加大難度和深度,充分反映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任務是手段,有助于使學生掌握和使用知識,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務的目的,應該讓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應用有一個逐步上升的過程。
2 任務驅動教學的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教學過程,一般有五個階段。
(1)第一階段主要是教師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并對如何完成這一任務作一些方法上的闡述。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教師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導,并可結合實際應用作一些啟發性的提示,使學生知道從何入手。這一階段的關鍵是教師引而不發,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2)第二階段以學生完成任務為主。在教師適當引導后,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任務,使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團結協作。這一階段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對學生的共性問題,可由教師統一示范,集體解決;對個別問題可作單獨輔導。
(3)第三階段主要是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由教師查漏補缺,講解一些共同的難點和重點,讓學生進行成果演示或方法交流,開展一些熱門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集思廣益,開拓思路,鼓勵創新。
(4)第四階段是鞏固提高。學生在交流討論后,又會有新的想法和再度嘗試的欲望,應鼓勵學生進行新的創作,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掌握的知識,進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5)第五階段是總結回顧。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學習知識經歷了不會、會、熟練、鞏固、提高的過程,要求教師在此階段加強階段總結和知識點的回顧,使學生能通過教師的總結和回顧,跟上教學進度,全面掌握知識,達到教學要求。
3 任務的科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一種承前啟后的工作,既是對前面工作的總結和反思,也是對下一步工作的啟迪與規劃。在任務驅動教學的過程中,對任務的科學評價極其重要。
(1)評價原則科學。任務的評價主要以激勵為主,注重過程評價和自我評價。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注重過程評價和自我評價,使評價活動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2)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過去以教師為評價主體,只由教師評價學生的一元化現象。評價者可以是教師個人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可以是教師和學生的聯席小組。
(3)評價方法要靈活。教師要善于結合不同的任務,區別不同的學生個性,而采用多角度、多層次評價方法。
(4)評價實施要及時貫穿到任務驅動教學的全過程。在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時,教師可通過各種形式及時地作出評價,發現并捕捉學生的進步與長處進行肯定和鼓勵,并指出其不足以便改進。
4 任務驅動教學的優勢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1)任務驅動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成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原動力。特別是對于剛剛入校新接觸計算機課程的學生,興趣驅動變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隨著一個個任務的完成和目標的實現,伴隨著一個個的成就感,學生在成功中找到自信,體味到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2)任務驅動是一種對學生很適宜的學習方法。任務驅動法的突出特點是目標的共融性,即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著如何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而進行的。教師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這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尤其適合于計算機課程的教學。
(3)任務驅動可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當今的計算機系統無論是從軟件還是硬件方面來講都是相當復雜的,要讓學生對軟硬件知識理解掌握后再去使用計算機是不現實的。比如,我們在《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中,先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利用學生的自身興趣,布置像打字排版、畫畫、寫信發郵件、上網查資料等一個個的任務,圍繞著教學目標,逐個解決問題來完成教學任務,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強了學好計算機的信心和勇氣。
(4)任務驅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采用任務驅動法能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目的十分明確,在某個階段緊緊圍繞著一個目的進行學習與實踐。當一個任務完成了,目標達到了,又會產生新的目標和任務。學生正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掌握了知識,達到了教學目標。
(5)任務驅動可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傳統教學中,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容易養成依賴心理。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由于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學生在思想上就有緊迫感,就會主動去聽教師的講解,主動去查閱資料,主動與同學去交流討論,主動去請教教師。
(6)驅動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教師布置一個個任務,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后,大量的時間由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真正實現了教師“授人以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教學目標。
5 結束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僅要“授之以魚”,更強調“授人以漁”,強調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對傳統教學的發展,非常適合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我們需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不斷嘗試和創新過程中經常性地進行總結、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