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提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新的執政理念,這種新理念已越來越深入地觸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為此,中央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方面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我國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居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決定了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它是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也是維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當前,我國社會正經歷著極為深刻的社會轉型和變革,由于利益格局的調整,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人們在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上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必然會在意識形態領域引起不同觀念的沖突。在這樣一個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相互交織的關鍵階段,難免會有人迷失方向。現實深刻表明構建和諧文化、樹立全民族的共同價值觀的重要性。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我們黨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創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辨是非;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指引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才能始終堅持把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作為社會成員道德的核心準繩。
道德是基于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光榮與恥辱等一系列價值評價而形成的社會關系規范。良好的道德對形成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社會主義風尚具有重要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一定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為樹立全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奠定基礎,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