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倡導開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價值觀的多樣性,尊重各國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自主權,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的新理念,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
●媒體的評論
美國一家主流媒體認為,“和諧世界”已經成為中國和平發展的一大價值觀。中國的“和諧世界”理念,其重要性和影響性不亞于上世紀70年代前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目前,一些與美國存在矛盾的國家似乎對“和諧世界”的“軟”綱領很感興趣,這主要是因為它來自一個不在人權問題上指手畫腳,并不斷上升的世界大國——中國。中國正以一個與美國完全相反,將“不干涉”原則奉為信條的大國形象示人。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中國最近幾年在外交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與以往相比,中國在外交上有一個主要特征,即用具體的外交行動體現“和諧世界”的文化理念。人民幣升值不僅在幫美國經濟也在幫世界經濟;向沖突地區派遣維和部隊,不僅在維護該地區的和平,也在維護世界和平。這種努力的結果是:美國的“中國威脅論”逐漸變成“祝中國成功”;很多過去視中國為“競爭對象”的國家現在改口為“戰略伙伴”。
●學者的分析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黃靖博士說,很多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幾乎都注意到了中國的“和諧世界”理念。中國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的確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利益沖突。但是,中國政府不是采用原有的方式去應對,而是在提高執政能力的基礎上,充分采用新的以人為本的政策,去化解這些問題,然后爭取達到社會和諧的狀態。這樣的出發點是現實的、合理的,并非空洞的口號。
俄羅斯學者莫羅佐娃博士稱,從“和平崛起”到“和平發展”再到現在的“和諧世界”,是21世紀中華民族復興的口號。“和平發展”體現加強合作,而“和諧世界”理念則更為體現一種團結、合作、進取的內涵。建設“和諧世界”,可以說是發展中國家融入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的真正反響和積極回應,它絕不是一個政治口號,而是一個務實進取的發展軌跡和路徑。
葡萄牙學者馬丁斯表示,“和諧世界”是中國強調并促進多極世界,反對單極世界和國際霸權主義的發展方針。中國致力于增強各伙伴國的多樣性,發展和加強國際聯系,努力創建一個和平繁榮的國際環境。“和諧世界”發展觀是中國領導人為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發展方向作出的一種定向,是一種循序漸進、前赴后繼的外交政策,它不會對世界構成挑戰,而是為全球的共同發展做出的努力。
●智庫的反響
美國戰略分析家認為,經濟崛起的中國適時提出“和諧世界”的理念,贏得了廣泛朋友,使得歐美特權受到沖擊。
英國工黨布萊爾政府的主要智庫之一 ——公共政策研究所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西方國家要想在非洲事務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把已經在非洲地區發揮著重大作用的中國納入其發展戰略,因為致力于創建“和諧世界”的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勢力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
●外交官的看法
歐盟駐華大使賽日·安博稱,“和諧世界”理念是中國政府提出的“和諧社會”思想的延伸。將“和諧”思想進一步擴大到世界范圍的“和諧世界”構想,也是強調和平與發展的當代國際關系理念的延伸和升華。世界歷史進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充分表明了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和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突尼斯駐華大使穆罕默德·薩赫比·巴斯里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各種重大國際場合,多次闡述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我們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中國領導人從東方文明的傳統思想出發,提出富有創造力的“和諧世界”構想,為國際社會的未來勾畫出祥和、繁榮、安寧的美好遠景,非常令人興奮。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