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一個風華正茂的小縣城機關工作人員,在學習毛主席指示后自發采寫的調查報告,得到毛澤東的高度贊賞與親筆批示,又經《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一花引來萬花開。一項新制度隨之在全國普遍推廣,惠及億萬農民。他筆下的人物也從鄉村醫生平步青云,官居省衛生廳副廳長,那個誕生奇跡的小山村也因此名揚海內外。
他叫倪兵萬,今年73歲,從1958年開始至1994年退休,一直在該縣衛生局工作,并歷任醫政股股長、縣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副主任等職,人稱合作醫療的“活檔案”。
創辦試點:部分群眾思想不通
收入減少:醫務人員顧慮重重
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主席作出了“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重要指示(即6.26指示)。當天,倪兵萬正在縣衛生局整理一份材料。當他收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后,也顯得十分激動和高興。但經過冷靜思考之后,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土家青年,心中不免也有一絲淡淡的憂慮和不安。
因為當時在中國廣大農村,還沒有一個科學規范的辦法,能夠真正解決好農民看病吃藥難的問題。“6.26”指示的發出,只是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至于究竟如何去落實好、操作好,還有待于人們去不斷探索。
于是,倪兵萬當天就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即興寫下了這樣的感受:“醫療衛生到農村,農民邁進健康門;具體措施到了位,看病才能有保證。”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要針對毛主席的“6.26”指示發出這樣的感慨,是需要很大勇氣和膽識的。
湖北省長陽縣(后改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衛生局決定先在樂園公社進行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探索,選擇一個生產大隊創辦合作醫療試點。

恰在這時,樂園公社出現麻疹流行病。縣衛生局果斷決定,立即派出由局長梅宏毅任組長,倪兵萬、曾慶佩等人為成員的工作組,奔赴樂園,一邊同當地醫務人員一起撲滅疫情,一邊開展合作醫療的試點工作。
一個機構體制的改革,一項新制度的興起,不是一說就能辦到的,它需要做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對于創辦合作醫療這樣的新生事物,盡管絕大多數農民是大力支持的,但也有少數群眾和醫務人員,還存在著許多思想顧慮。
針對這種情況,工作組成員迅速與公社干部一起,深入到各大隊和生產隊做工作,為創辦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奠定了基礎。
偉大創舉:在樂園公社橫空出世
農民看病:每次只需五分錢掛號
1966年4月,剛從縣“中醫進修班”學成歸來的覃祥官,被分配到樂園公社衛生所當醫生,成了一名拿工資“吃皇糧”的國家公職人員。
但他在行醫過程中,早就把群眾疾苦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少農民因為無錢看病,不得不“小病拖大,大病拖垮”。這些活生生的事實,讓質樸善良的覃祥官心痛不已。
覃祥官經過深思熟慮,毅然向領導提出要求,自愿放棄公社衛生所的“鐵飯碗”,回到他家所在的杜家村大隊衛生室,當一名不拿工資的“赤腳醫生”。
他回到杜家村大隊衛生室后,就開始日夜奔波思考,如何帶頭創辦合作醫療?“我們為什么不能組織起來,實行合作辦醫療,依靠集體力量,團結起來和疾病作斗爭呢?”想到這里,覃祥官就迅速行動,與樂園公社衛生所所長覃萬義等人一起,先逐戶上門找農民征求意見,再到各生產隊召開群眾座談會,進一步統一思想和提高認識。
最后,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測算,覃祥官很快拿出了《杜家村大隊合作辦醫療實施草案》。其具體辦法是:根據全大隊社員歷年來的醫療情況、用藥水平,確定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醫療費,每個生產隊再按照實際參加人數,從集體公益金中為每人交1角錢,作為合作醫療基金。除個別老痼疾病需要常年吃藥的以外,社員每次看病只需交5分錢的掛號費,吃藥就不用再出錢了。
同時,以“三土”(土醫、土藥、土藥房)、“四自”(自種、自采、自制、自用)為依托,大隊衛生室和生產隊土藥房都開辟藥園,大量種植常用易植藥物。
與此同時,由大隊衛生室號召群眾上山采藥。群眾將采回的草藥交到衛生室,再由衛生室付錢或記工分。
覃祥官等人拿出的這個方案,很快得到大隊黨支部書記覃祥成、公社黨委副書記肖錫政等人的支持,并受到縣衛生局局長梅宏毅等領導的充分肯定。
1966年8月10日,我國第一個規范化的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長陽縣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衛生室”宣告成立。這一年,杜家村大隊衛生室在覃祥官的帶領下,共集資300多元,作為合作醫療基金。
1967年1月1日以后,樂園公社所屬的6個大隊,都普遍實行了合作醫療。通過1967年1月的實踐,樂園公社合作醫療經費不僅沒有超支,而且還節余了830多元,受到縣衛生局的表揚。當時,樂園公社率先創辦合作醫療的事跡,已經在省內小有名氣。
心貼領袖:受啟發自行下鄉調查
獨具慧眼:小人物寫成驚世之作
1968年下半年,毛澤東主席針對當時宣傳工作中出現的“假、大、空”現象,及時作出了“綜合宜少,典型宜多”的指示,提出要用先進的典型,來推動全國的各項工作。
恰在這時,《人民日報》于9月14日,在頭版發表了《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調查報告,介紹了上海市郊區實行教育改革和半農半醫的經驗。
倪兵萬將那篇文章反復讀了好幾遍,他認為這既是教育改革的典型,也是全國醫療衛生改革的典型。
當天晚上,35歲的倪兵萬又在那篇文章的啟發下,開始琢磨樂園的合作醫療。他想:“我們國家剛解放十幾年,目前依然很貧窮,尤其是幾億農民的看病吃藥,至今也沒有一個好辦法。對于這個問題,一定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日夜操心的大事。”
“咱們樂園公社首創的合作醫療,通過兩年的實踐證明,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吃藥問題,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嗎?為什么不能將它總結出來,也弄一個典型,報告給毛主席呢?”
1968年10月4日,國慶節剛過,他給局里打了一聲招呼,就約上本局同事曾慶佩和董孝松2人直奔樂園。經過20多天時間的奔波,他們跑遍了全公社6個大隊、49個生產隊的山山嶺嶺。在杜家村大隊,人們一談起合作醫療衛生室的“赤腳醫生”覃祥官,個個都豎起大拇指,稱他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是毛主席培養的好戰士。
倪兵萬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典型人物。因而他們3人臨時決定,在杜家村大隊多呆一天,再繼續走訪群眾和公社衛生所負責人,詳細了解覃祥官放棄“鐵飯碗”,主動回大隊衛生室創辦合作醫療的感人事跡。
回到縣衛生局后,倪兵萬就趁熱打鐵,經過3天時間的日夜加班,終于拿出了這次調查報告的初稿,題目是《農村衛生戰線上的一朵鮮花》,副標題是《記樂園公社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
按照湖北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朱本正記者的指點,倪兵萬又連夜加班,將這篇調查報告進行修改壓縮。還把杜家村大隊“赤腳醫生”覃祥官,作為重要典型人物加以突出,并通過貧下中農的語言,將其譽為“白求恩式的好醫生”。
梅宏毅局長還提議,將標題改為《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這樣顯得主題更突出、更直觀。他還與縣領導商定,將文章落款由“長陽縣衛生局”改為“長陽縣革命委員會調查組”,這樣更易引起新聞媒體和上級領導的重視。
次日上午,倪兵萬將油印好的20多份調查報告加蓋“長陽縣衛生局”的印章,分送到縣革委會、縣人武部等領導機關后,又親自跑到郵電局,將稿件分別寄往黨中央、國務院和衛生部、省革委會、省衛生廳等領導機關以及《人民日報》、《湖北日報》、《宜昌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北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媒體。
倪兵萬說,他當時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專門給毛主席也寄了一份調查報告,是委托中央辦公廳轉交的。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重點報道
樂園經驗:一夜之間紅遍全國
1968年11月下旬,長陽縣革委會突然接到《人民日報》社的電話,說他們收到一篇有關樂園合作醫療的稿件,將委托宜昌地區革委會派專人來進行核實。調查報告核實完畢之后,有關人員迅速將情況反饋給了《人民日報》編輯部。
1968年12月4日下午,《人民日報》編輯部又給長陽縣革委會打來電話,通報《人民日報》將在12月5日這一天,發表宜昌地區和長陽縣“聯合調查組”采寫的有關樂園公社實行合作醫療的調查報告,同時刊發北京郊區黃村、良鄉兩個公社的討論意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作同步廣播,請長陽縣認真組織收聽,并迅速反饋在《人民日報》見報后的意見。
1968年12月4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全國新聞聯播”節目中,廣播了樂園公社實行合作醫療的調查報告以及黃村、良鄉兩個公社的討論意見上。
12月5日,《人民日報》以毛主席語錄“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作報眼,在頭版頭條發表了《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的調查報告,并加了《編者按》,稱“合作醫療制度是一件新事物”。
調查報告還稱樂園公社“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合作醫療制度,成功地解決了貧下中農看病吃藥確保健康的問題”。文中又特別提到,共產黨員、杜家村大隊赤腳醫生覃祥官,是一位“忠心耿耿為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好醫生”。
當天的《人民日報》還不惜版面,在頭版和2版同時發表了北京郊區《黃村、良鄉公社對樂園公社實行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貧下中農、農村基層干部、公社醫務人員座談會紀要》。
凡人之作:深得毛澤東贊賞
親筆批示:此件照辦終解密
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樂園公社的這篇調查報告后,社會上就一直盛傳,說樂園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親自抓的試點。不然的話,他不作出重要批示,樂園的合作醫療又怎么能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呢?
倪兵萬尋思,這些傳說絕不是空穴來風。在此后的37年時間里,他一直在多方求證毛主席批示的具體內容,以及《人民日報》發表樂園公社合作醫療的前因后果。
功夫不負苦心人。2005年10月,倪兵萬的努力終于有了圓滿的結果。原來事情的內幕是這樣的:
早在1968年11月下旬,《人民日報》編輯部收到委托宜昌地區革委會核實的稿件后,就于同年11月27日至28日,先后派記者拿著這篇調查報告,來到北京市郊的大興縣黃村人民公社、房山縣良鄉人民公社,分別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他們對湖北省長陽縣樂園人民公社首創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通過座談,大家一致認為,合作醫療是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方向,是一種解決農村群眾看病吃藥難的好辦法,值得在全國普遍推廣。
座談會結束之后,《人民日報》記者又迅速根據大家的發言,整理出了《黃村、良鄉公社對樂園公社實行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貧下中農、農村基層干部、公社醫務人員座談會紀要》,并連夜報給了值班總編。
1968年11月29日,《人民日報》社又將最初由倪兵萬所寫的那篇調查報告,連同該報記者整理的《座談會紀要》,一同上報給了當時主管全國宣傳工作的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員姚文元。
1968年11月30日,姚文元專門給毛主席寫書面請示說,關于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合作醫療制度的一篇調查報告,經核實后,又拿到北京郊區開了兩次座談會,也整理了一個材料。“可否過兩天將按語、調查報告及座談會情況同時見報,展開討論,請批示”。
當時,倪兵萬寄給中央辦公廳轉呈毛主席的那份調查報告,主席辦公室也已收到。
中央辦公廳有關負責人審閱后,認為樂園公社合作醫療制度,對解決農民看病吃藥難的問題的確是一個好辦法,于是就呈報到毛主席案頭,等待他老人家閱批。
恰在這時,毛主席也看了姚文元呈報的請示,尤其是看到附件中《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的調查報告后興奮不已,連聲稱贊,當即在書面請示的上方親筆批示:“此件照辦”,并在附件即倪兵萬所寫的調查報告上進行了圈閱。
2005年10月中旬,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分別給倪兵萬來信,告訴了他毛主席批示樂園合作醫療的內容、過程和資料來源。
倪兵萬的侄女是中央電視臺的資深編導和記者,侄女婿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工作。所以他如今得知的有些內幕,還是通過他們兩人出面,找中央有關部門了解到的。
奉命赴京:起草國際會議報告
赤腳醫生:海外介紹樂園經驗
1976年5月初,湖北省衛生廳給長陽縣衛生局打電話,點名讓倪兵萬迅速趕到省里,接受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世界衛生組織定于當年9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基層衛生保健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很多國家。我國政府也將派代表參加,還要在大會上作專題報告。衛生部領導對這次會議十分重視,專門開會研究決定,由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赤腳醫生”覃祥官代表中國,在這次國際會議上作報告,介紹中國農村基層衛生工作和樂園的合作醫療制度。
參加會議的報告,由湖北省衛生廳派專人到北京,在衛生部外事辦公室的指導下,具體負責起草完成。
經過3易其稿,5次修改,歷時28天時間,倪兵萬終于完成了省衛生廳交給的任務。經過衛生部外事辦領導初審,再報衛生部分管副部長終審,最后才將這個報告定稿,并翻譯成中英兩種文本。其名稱為《中國農村的基層衛生工作》,約有5100多字。
1976年9月上旬,“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委員會第27屆會議”、“世界衛生組織太平洋區基層衛生保健工作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隆重召開,參加會議的有3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
在會上,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赤腳醫生”覃祥官,以中國代表團副代表的身份,用近半天時間作了題為《中國農村的基層衛生工作》的長篇報告。緊接著,他又以兩小時的時間,回答了世界各國衛生部長和記者們的提問。覃祥官的報告與解答,令那些國際官員和其他國家代表贊嘆不已。
在馬尼拉召開的那次世界衛生組織會議,歷時45天。中國代表是會議主辦方特意安排,唯一在主席臺上作長篇報告并回答提問的。其余國家的代表,只準在自己的座位上發言,而且不能超過10分鐘。
最令中國代表難以忘懷的是,9月9日這一天,正當覃祥官在國際講壇上作完報告,回答各國代表提問剛一結束時,忽然工作人員遞給覃祥官一張字條,上面用中文寫著:“偉大領袖毛主席今日在北京逝世,會議暫停”。
覃祥官從菲律賓開會歸來,中共湖北省委就以鄂發[1976]20號文件,任命他為省衛生廳副廳長、廳黨委委員,此時他剛好43歲。
就這樣,覃祥官從一個肩挎藥箱、走鄉串戶的“赤腳醫生”,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名副廳級干部。由于他堅持不將戶口和家屬遷往省城,依然吃的是農村口糧,掙的是大隊工分,所以人們稱他為“農民廳長”。他曾經作為“合作醫療創始人”和“全國赤腳醫生代表”,應邀到北京天安門城樓,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國慶20周年觀禮,并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編輯:陳暢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