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執著的女人,因為執著,她創造了一個個事業的高峰;她更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有著藝術工作者特有的氣質和魅力……在重慶市雜技藝術團團長王亞非的身上,集中了常人沒有的榮譽,也歷經了常人無法知曉的滄桑。
幾次無奈又無怨的“轉身”,鑄成王亞非的成熟、堅定和美麗。
命運的“轉身”:被迫中斷自己熱愛的舞蹈生涯,她常常半夜從夢中哭醒
1976年,對于王亞非來說,不同尋常。這一年,她的事業跌到了谷底。
因為一次意外的腰傷,重慶歌舞團的舞蹈演員王亞非被迫離開了自己熱愛的舞臺,進入重慶雜技藝術團擔任舞蹈教師。
由于熱愛舞蹈表演,“離開”使她常?!鞍胍箯膲糁锌扌选?。
到雜技團十幾年了,她的口頭禪還是“我們歌舞團”。
舞蹈教師在雜技節目的排演中只是點綴,傳功老師主宰一切;文藝院團效益持續滑坡,演出沒有市場,她找不到事業的支點。而當時,同為歌舞團演員又下海經商的丈夫,順風順水,發了財。于是,她“做了十幾年太太”,“打了十幾年麻將”,在婚姻的幸福、事業的失落中,她自我麻醉了十幾年。
轉折在1993年,一天,雜技團書記找她談話,“亞非,現在雜技團要更上一個臺階,重慶雜技藝術需要你!”團長何天寵力排眾議,為她擔保,將當時難得的出國演出名額給了她,何天寵說,“讓你見見中國雜技在國外的輝煌”。
王亞非答應了兩位領導的重托,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在轉角處遇到的這一線曙光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
感性的她,報著一顆感恩的心,也帶著一種重任在肩的沖動,開始了深深的思索。雖然一時還看不到舞蹈藝術在雜技中的輝煌,但從舞蹈的審美視覺出發,王亞非已經默默地觀察了雜技十余年,對傳統雜技的困境,洞若觀火。一個大膽的計劃,已在她胸中醞釀成熟,不吐不快了:博采舞蹈、戲曲、武術、美術甚至文學的要素,豐富雜技內涵,成就“雜”技藝術。
她患上了“雜技病”,且一發不可收拾。
1993年9月,在第二屆全國雜技“新苗杯”比賽現場,一場名為《舞流星》的雜技表演抓住了雜技界人士的眼球,在極具時代感的音樂、舞姿中,流星滿臺旋轉、飛舞,整場表演還采用了敦煌壁畫中千手觀音的造型,并以此作為貫穿全過程的基本舞蹈語匯。
人們評價,“這場表演,將雜技和其他藝術結合得無懈可擊”。
《舞流星》獲金獎,王亞非榮獲 “最佳編導獎”。雜技界為之震驚。不僅因為時隔20年,重新看到重慶雜技藝術團煥發光采,更因為本屆“新苗杯”的四個獲獎節目出自同一個編導之手,而這個編導還不是雜技演員出身!有人把這稱為雜技界的“王亞非現象”。
1994年1月,《舞流星》被文化部送到巴黎參加第八屆“未來世界”國際雜技比賽,并奪得本次比賽唯一的金獎。
至此,王亞非的編導手法在全國雜技界引起了轟動,各地雜技團紛紛邀請她編導節目。
1995年,她的事業達到了巔峰。9月,在沈陽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雜技比賽幾乎成了王亞非的天下,她為各地方團編導的7個節目全部獲獎,其中5個是金獎。
國際獎項也接踵而至。1996年1月,《單手倒立》獲法國巴黎“明日”和“未來”兩項國際雜技比賽金獎,《騰空飛杠》、《頂技》分獲第二十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雜技比賽“銀小丑”獎和特別獎。
1998年,王亞非在全國率先將雜技與晚會形式結合,編導了大型雜技晚會《絲綢之路》,赴日本商演,轟動一時;1999年,為慶祝建國50周年,她編導了大型雜技晚會《年輪》,受到社會各界贊揚……此后,多臺大型雜技晚會出爐,傾倒了眾多的觀眾和雜技界的專業人士。
在王亞非之前,全國各地的雜技團都沒有專門的編導,傳功老師就是編導。
王亞非的進入,讓編導成為雜技團的一個專門職業,成就了全國雜技比賽中不可缺少的一門獎項,并讓非雜技專業的藝術家成為雜技藝術中的頂梁柱——目前,全國很多雜技團都有了專業編導。
她,使雜技編導成為了眾所公認的真正的雜技藝術家。她,讓雜技越來越美。
藝術的“轉身”:雜技不能只靠國家養,要自己走出一條生存之路
今年初的一天,重慶人紛紛帶著孩子到重慶雜技藝術團排演廳去看一場叫做《紅舞鞋》的雜技表演。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國王擁有12個美麗的女兒,不知為什么,每天早上起床時,她們的鞋子都是破的……”美麗的格林童話《跳舞跳破了的舞鞋》被改編成大型情景雜技童話劇《紅舞鞋》。
在演出現場,奇異的童話,精彩的雜技,夢幻的魔術,這些藝術形式被貫穿在《紅舞鞋》的表演中,讓人目不暇接。現場還設置了互動環節,開場時,小演員們手提花籃,向觀眾席散發糖果;演出途中,幾個女孩腳踏滑冰鞋,帥氣地出現在觀眾席的通道上;演出將結束時,可愛的小公主還跑到臺下,與現場觀眾熱情握手,整場氣氛十分熱烈。
演出三天,場場爆滿,掌聲不斷。第四天,王亞非回到辦公室,電話鈴響個不停,全是各單位預訂《紅舞鞋》演出的來電。
“雜技不能只靠國家養,要自己走出一條生存之路”,這是2006年,王亞非擔任重慶雜技藝術團團長后,提出的第一個思路。
《紅舞鞋》因此應運而生。
“從編排到演出,《紅舞鞋》走的是一條完全市場化之路”,王亞非頓了頓,“25塊錢一張票,除去場地費用,演員的勞務費、車馬費,我們幾乎沒有什么利潤。但我不后悔,這是我們邁入市場的第一步?,F在,《紅舞鞋》進入社區、學校、區縣演出,已經表演了五十多場,目前,與國際市場的洽談也在進行之中?!痹囁袌?,《紅舞鞋》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成功的背后,是盡情流淌的汗水和淚水。《紅舞鞋》排練和演出的六天六夜,王亞非始終和演職人員在一起。她精神高度緊張地站滿全場,直到雙腳發軟……事后,王亞非才聽說,在演出的最后一幕,公主們從天上飛下來時,由于保險繩被卡住放不下來,為了保證節目的完美,12名飾演公主的演員不顧危險,硬生生地從一米多的空中跳到舞臺上。王亞非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感動,和大家一起相擁著放聲大哭。這是演出成功后喜悅的淚水,也是對演員全身心付出的感激的淚水啊。
情感的“轉身”:付出了婚姻的代價,走過滄桑滿懷追求
1995年3月,在加拿大的一輛汽車上,一個女人把頭深深地埋進雙手之中——女兒要過生日了,她卻突然想不起跟著奶奶的女兒有多大了,十四歲還是十五歲?
直到一個越洋電話打回重慶,她才問清楚。
這個女人,就是王亞非。當時,她正帶領藝術團在加演出,此前幾天,她的心都被表演滿滿地占據。
一方面,女兒為她自豪,“你做編導是成功的”。另一方面,女兒不滿了,“你的心里只有金獎和銀獎”。
十幾年壓抑過后的十幾年噴發,王亞非倍加珍惜自己的事業。
家離單位遠,她常常忙得連三餐都端到排練場吃,時常在中午繼續排練節目。
她天天早出晚歸,一天累下來筋疲力盡,但第二天仍以飽滿的情緒投入新的排練。
1998年她擔任副團長后,沒有因公務繁忙而放棄編導工作,沒有節假日、星期天,就連發高燒生病也強撐著。
傾心投入事業的王亞非做夢也想不到,她為此付出了一段婚姻的代價。
“盡管有很多遺憾,但后悔無用,如果重新來過,也許我能做得更好?!睂@段經歷,王亞非說。
有誰知道,作為一個女人,她獨自吞下了多少淚水。
執著于事業,癡迷于雜技,二十年的艱辛,走過滄桑,換來了榮譽,也換來了嶄新的王亞非。
“讓雜技藝術引領重慶文化走向全世界”,訴說著自己的夢想,黨的十七大代表王亞非還是那么開朗地笑,笑聲中有感動,有淚水,有憂傷,有喜悅,更有她永遠不變的對雜技藝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