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日星期六 晴
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比爾·蓋茨為宴請胡錦濤總書記而設的晚宴(yàn)只有三道菜!報上的評論家認為,三道菜宴請胡總書記盡顯比爾·蓋茨的“節儉”作風。看完那則新聞,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
現在我們國家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是,浪費現象也隨處可見。我們班有的同學吃飯時挑食偏食,還愛買各種零食吃,這是吃的浪費;我們有舊的衣褲不穿,卻總愛買新的衣服,還互相攀比,追求新異追求名牌,這是穿的浪費;隨意丟棄物品、破壞物品,買不適合小學生的高檔文具和圖書,過生日大手大腳請客,這也是一種浪費;浪費水電,浪費紙張,更是對各種資源不能合理利用的一種浪費。
節儉歷來就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早在古代,我們的先人就崇尚節儉,鄙(bǐ)視奢(shē)靡(mí)。五代時期就流傳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后來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們整日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過去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頭送給孩子,告誡他們不要忘記勤儉節約,并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宋朝的李文靖公身為宰相,家中廳堂僅容旋馬。司馬光身居高位,但生活非常節儉,一生中食取充腹,衣取蔽寒,不僅如此,他還教育自己的兒子繼承儉樸的家風,寫下了千古佳作——《訓儉示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讓我們時刻銘記古人的話吧!因為只有節約,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華;只有節約,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節約每一滴水,那么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江河;節約每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小型發電站!同學們,既然節約這么重要,就讓我們從現在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吧!
作者系貴州省黔西縣沙井鄉
沙井小學五(3)班學生
指導教師:楊永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