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有一種美麗叫分享。
——題記
阿晨和阿默是同桌。他倆坐得最近,可在班里,他倆卻隔得很遠,是因為“三八線”嗎?不,他們的桌子中間并沒有“三八線”。
阿晨是班上的數學尖子,不管什么奧數競賽題對他來說都很簡單。然而,阿晨的語文也是年級出了名的差。他的作文被老師當作反面教材在班上朗讀更是家常便飯了。這就是阿晨,一個語文特差、數學特棒的學生。
阿默是班上的語文尖子,他很喜歡寫散文詩,語文老師說,讀阿默的詩可以讓人感動得掉眼淚,可不知為什么,阿默一上數學課就頭痛,他一直穩坐數學倒數第一名的寶座。這就是阿默,一個語文特棒、對數學頭痛的學生。
數學天才不擅語文,語文尖子不曉數學,本來,他們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可阿晨和阿默卻偏偏相互“歧視”,同桌一年多,別說分享,連說的話都少得出奇。于是,同學開玩笑說:
“阿晨+阿默=沉默”。
一天晚自習,學習委員讀到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分享,我們都還有一個蘋果。我有一種思想,你也有一種思想,我們相互交換、分享,我們就有了兩種不同的思想。”讀完,他意味深長地看著阿默和阿晨。
奇跡般地,第二天早上,阿晨放在桌上的作文本上圈圈點點被修改了不少病句;而阿默桌上的數學卷子上也被寫上了正確的答案和解題的技巧。阿晨感激地望著阿默,阿默微笑地看著阿晨,這是他們一年多來第一次分享,他們都感覺挺好。以后的課間,教室里便多了這樣一道風景:阿晨和阿默在討論,在談笑。于是,阿晨的語文不再落后了,阿默的數學成績也慢慢地趕上來了。有一天,看著正討論問題的阿晨和阿默,組長小新突然說道:“我們都一直忘了,阿晨和阿默都姓‘吳’。”“無沉默!”同學們恍然大悟。
圣誕節那天,阿晨送給阿默一張賀卡,阿默也回贈阿晨一張賀卡。阿默打開阿晨送給他的賀卡一看,里面是一道證明題。
已知:阿晨,阿默。
求證:阿晨+阿默=不沉默。
證明:因為:阿晨姓吳,阿默姓吳,
所以:吳晨+吳默=不沉默。
阿晨打開阿默送的圣誕卡,里面有一首小詩:
饅頭和瘦肉分享,
得到了美味可口的包子;
風鈴和微風分享,
得到了動聽無比的旋律;
阿默和阿晨分享,
得到了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數學成績;
阿晨和阿默分享,
得到了不再需要搔腦勺的美文。
阿晨望著阿默,笑了;阿默望著阿晨,也笑了。這情景很美,真的。
【指導教師:劉莉】
推薦理由
本文構思新穎,布局巧妙,巧用諧音“吳晨默”“無沉默”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阿晨與阿默的故事演繹著青春男女的多彩生活,也揭示了“分享的美麗”這一深刻主題。全文語言質樸而流暢,淺顯而又不失詼諧。節奏明快,讀來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