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述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生活中的知足常樂,幸福是奮斗中的不懈努力,幸福是期望已久的溫馨甜蜜。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發現幸福的眼睛。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絢麗的世界還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其實,幸福感不是某種外在的標簽或是使用技術手段可以達到的狀態,而是一種內在的把握和自我的感知。
貧困時想著有錢最幸福,生病時想著健康最幸福,勞累時想著休閑最幸福,工作時想著退休最幸福,下崗時想著工作最幸福,被父母管教時想著自由最幸福,失去父母時想著能被父母管教最幸福……,其實幸福就在眼前,就是現在!只要你去細細品味,只要你去用心珍惜。
當你能用充滿友愛、平和的心靈去看待外界的時候,當你能用一份真誠去善待他人的時候,當你心里沒有太多不切合實際的欲望的時候,當你在他人需要幫助時能盡力而為的時候,當你把人類天性中的自私、貪婪、狡詐、欺騙等陋習徹底拋棄的時候,當你在與他人相處時發生利益沖突而你卻能自覺退讓一步的時候,當你在得理卻能主動向他人伸出和解之手的時候,當你很在意你的家人對你的關愛的時候……,朋友,那你就是與幸福有緣的人了。
所以幸福并不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也并不是由絕對的物質條件決定的。其實,幸福就在你的眼睛里,就在你的睿智里……就在你的行為里,就在你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里。
閱讀練兵一
幸福站立在苦難中
4歲的時候,她從炕上摔下來,脖子陷進胸腔里。從此,她的下頜總是被推出30度,她只能抬頭。
上學了,同學笑她,她哭過。勉強讀到高考了,沒有學院能要她,她只有放棄。她也哭過。
回鄉下學插秧吧,可是為了把秧苗插進田里,她必須把腰彎了再彎,臉幾乎都要扣到膝蓋了,才能讓眼睛找到那個角度。她也哭過。
后來一茬兒長大的姐妹們都嫁了,來給她提親的卻極少,極少的那兩個,一個是長到三十歲了還吃手指的男人,一個是被診斷得了漸忘癥的男人。她也哭過。
她哭的時候跟別人哭的時候不一樣。別人需要低下頭來,用毛巾擦眼淚。她擦眼淚的樣子很滑稽,把頭揚著,手高舉著毛巾。在臉上擦過去的那一個手勢,不像是在拭去讓人同情的憂傷,倒像是輕輕挽起照在臉上的陽光。
是的,她就這樣輕輕地挽起照在臉上的陽光。
她學會了用電腦。
她學會了寫詩。她的詩里到處是高天與飛鳥的痕跡。
她甚至收到了一位大學講師的情書。
后來,她有了一份工作,那份工作是為許多詩人和作家策劃出版圖書。她成了一位非常受歡迎的出版社編輯。
她被人當作傳奇。
她抬著頭,微笑著說:“其實我非常感謝命運給我的這顆永遠不會低下的頭。”她說有一天她突然明白了,這是命運給她的一個暗示。
比如——
因為抬頭成了習慣,所以上小學時,她看黑板就不像別的同學那樣因為抬頭而脖子酸痛。
因為只能抬頭,所以她像鄉下姐妹們一樣俯身練習播種就變得非常困難,但正是因此她看到了更遼遠的天空。不能行走,但必須飛翔。
因為只能抬頭,所以她哭泣的樣子,顯得那樣的神圣,于是她在哭泣的時候,天上的神在她的眼睛里放進了陽光。
因為只能抬頭,所以她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個朗讀詩歌、書寫詩歌的人。
因為只能抬頭,所以她的視線只能永遠向上、向上。
她把手放在額上,再一次輕輕地拭去眼淚,不,是輕輕地挽起陽光。她說,無法低頭,便不得不昂首;只能抬頭,就永遠不必想再屈服!不能改變的是苦難本身,而能夠享受的,卻是在苦難中掙扎著站起來的雙倍的幸福!
(選自《讀者》)
探究練習
1.從整體感知的角度,請你結合全文內容說說題目“幸福站立在苦難中”的含義。
2.請從寫作思路的角度,找出暗示文章分為兩部分的句子。
3.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舉例談談前后照應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4.請從文章結構的角度,說說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閱讀練兵二
丈量幸福的尺寸
4歲的時候,你會為得到一顆糖果而快樂;14歲的時候,你會為某次考試得了全班第一而興奮;24歲的時候,你會為得到某位女孩的芳心而狂喜……而在此之后,一個人生命力的分水嶺已開始隱隱呈現,要體驗到幸福感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艱難。“獲得”或“占有”的毒更大了,你不再是個輕易就會滿足的孩子。
我們用什么來丈量幸福的尺寸?又該到哪里去尋找幸福的配方?
人們總是習慣把希望寄托在攫取的行動上:更多的財富,更好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聲,似乎只有這些才能見證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讓自己感覺更安全、更強大。但占有的欲望是沒有窮盡的,占有本身總在刺激和催生新的欲望。因此只會用外物來丈量幸福感的人常常陷身于一種悖論中,擁有越多,自由越少,行動的空隙越窄,幸福的負累也就越重。
再傲慢的人也不會拒絕幸福,再現實的聰明人也要計算幸福,他們可以鄙視一切,但仍然尊重甚至崇拜快樂的價值,只不過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了錯誤的地方。
幸福是無法計量的,也不存在一個現成的配方,沒有一個公式或程序可以算出幸福的總值。物的疊加和累積有時候非但毫無意義,甚至會成為幸福的負數。你可以說一個開著寶馬車的人比一個騎著自行車的人更神氣,但你不能說前者比后者更快樂。寶馬車可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機械動力,但駕車的人未必擁有生命的切實推進感。幾乎所有人都在談性能,談power(能力),但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借助于外物的power或性能是虛幻的,那種力量感是不可靠甚至背離生命本身的,它的來源非常可疑,就像是運動場上的興奮劑。
如果一定需要找到什么“幸福指數”,那么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愛,自由,創造。只有這幾個本質性的關鍵詞才能丈量幸福,能夠詮釋真正的快樂。對我來說,它們也就意味著那樣的感覺:相逢的欣喜,飛翔的快慰,審美的沉醉。
幸福的尺寸本是無所謂大,也無所謂小的。這正像腳上的鞋,穿著合適也就可以了。童年的尺寸是一顆糖果的甜蜜;________;青年的尺寸是一個擁吻、一份自由、一顆創造的心。在此之后,你的腳丫已經不再長大,你的鞋子尺碼已經固定,所以,請逗留于愛、自由、創造所賜予的陶醉之中。因為,“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都是因為超出了自己雙腳所占的地面尺寸”。
探究練習
1.閱讀文章第一段,回答以下問題。
①開頭畫波浪線的三個句子,實際上代表了一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此之后”中的“此”則指代的是_______階段。
②仿照加粗的句子的表述,并結合你的實際了解和聯想,從“34、44、54、64”中任選一個數字來續寫一句話:______________。
2.第五段畫線句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它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什么觀點?
3.閱讀第七段回答下列三題。
①請結合對全文的理解,為文中空白處補寫一句話:
少年的尺寸是_______。
②“幸福的尺寸本是無所謂大,也無所謂小的。這正像腳上的鞋,穿著合適也就可以了。”這段話是仿照魯迅《故鄉》中結尾的一段名言的形式來寫的,請默寫出這段話。
③試理解“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都是因為超出了自己雙腳所占的地面尺寸”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4.從下列三題中任選兩題回答。
①從全文來看,作者認為“丈量幸福的尺寸”應該是什么?它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②請你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述本文的中心觀點。
③結合對本文內容的理解,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幸福的認識。
參考答案
《幸福站立在苦難中》
1.如果面對苦難充滿信心,面對苦難奮力抗爭,面對苦難頑強向上,你會發現苦難中也有成功,也有幸福。
2.比如——
3.前面以時間為序敘述了她上小學、回鄉下、找婆家、學電腦、學寫詩的艱難,后面又一一照應著來寫她的幸福;文章前后形成對比,既突出了她所遭受的“苦難”,又突出了“幸福站立在苦難中”的主題。
4.小段成篇,排比構段。
《丈量幸福的尺寸》
1.①童年 少年 青年 青年②略
2.舉例 對比;幸福是無法計量的。(或幸福是無法計量的,也不存在一個現成的配方,沒有一個公式或程序可以算出幸福的總值)
3.①少年的尺寸是一個眼神的鼓舞。
②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③指人獲得或占有的欲望太大了,把希望寄托在了錯誤的地方,以至于不再輕易滿足,所以體驗不到幸福感。(意對即可)
4.①愛,自由,創造; 相逢的欣喜,飛翔的快慰,審美的沉醉。
②學會丈量幸福,擁有一顆充滿愛、充滿自由、充滿創造的心。(意思對即可)
③略(要言之成理,富有哲理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