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這世界上與人最“親近”的也許就是路了吧:從小到大,我們走過的路不計其數。路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魯迅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方有一個目標,第一個人發現了,他對那個目標充滿著好奇與渴望,于是他走了過去。這條路上可能有沼澤,有毒蛇,激勵他向前的唯有前方那個目標。他在前行著,卻難以躲過重重潛伏著的危險,終于他倒下了。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行淺淺的腳印。又一個人發現了那個目標,他追隨著那排腳印而來,延續著前人的足跡。然后是第三個、第四個……終于有一個人到達了目的地,在他的身后,是一條曲折的路。在這條路上,有探索者,有追隨者,有人流血,有人犧牲。這條路記載著一部偉大的人類奮斗史。
史鐵生搖著輪椅,從家里“走”到了地壇。他對著這個古老的“壇”思考著,用心去尋找屬于自己的路。后來,他成了一名作家。路有很多條,但每一條都是不相同的。在這眾多的路中,必有一條是屬于自己的;找準了屬于自己的路,就堅定地走下去。李白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只要我們有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膽略和勇氣,就能走好人生之路,達到“濟滄海”的人生目標。
人類在開創和摸索中慢慢地前行,歷史也成了一條長長的路。只要人類還存在,路就會不斷地向前延伸。未來的路是怎樣的呢?盡管這是個未知數,但總有人在探索,在開拓。
有一句歌詞唱得好:“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指導教師:胡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