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成敗往往不是在動筆之時,而是在動筆之前。打腹稿,事關文章成敗。
“腹稿”一詞出自《新唐書·王勃傳》:“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后來就把預先想好而沒有寫出的文稿稱為“腹稿”。古今中外許多大師都很重視腹稿。上面提到的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他“引被覆面”,其實并沒有真睡,而是在醞釀構思。現代文壇泰斗魯迅也很重視腹稿。據許廣平回憶,先生寫文章前,常常半倚在藤椅上,雙目微閉,一言不發,只要見先生起身走動說話,便是他胸有成竹了。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復活》,最初的腳本便是他從朋友柯尼那兒聽到的一個訴訟案:一個姑娘被一個貴族欺騙的故事。等到托爾斯泰將這個題材用于創作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十一年。這十一年便是積蓄的過程、醞釀的過程、打腹稿的過程。
我校曾經組織過一次現場限時作文競賽,筆者參與監考。大多數同學在文題公布三五分鐘后匆匆動筆;只有一位同學,十五分鐘后才見他奮筆疾書。結果,這位同學竟獲得本次比賽的第一。如果我們留心看看報刊上登出的高考、中考滿分作文,幾乎無一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晶。
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只有想清楚才能寫清楚,只有想具體才能寫具體,只有想深刻才能寫深刻。看看同學們的寫作,特別是考場作文的寫作,大多數同學是拿到文題作簡單思考便匆匆動筆。結果可想而知:或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或選材陳舊立意膚淺,或顛三倒四結構混亂,或時斷時續中途卡殼,等等。要寫出高質量的文章,要拿高分滿分,非深思熟慮不可!
也許有同學說,寫就寫唄,有啥好想的。其實,寫之前有許多問題需要想清楚。
一、選好文題,定好體裁。
近年來,選題作文逐漸升溫,命題者將話題作文、命題作文、供材料作文幾種形式組合起來,讓考生從兩道或三道文題中選一道來寫。現在的作文命題,往往不限文體,考生必須自己確定,這些都需要考生在動筆前想清楚,不能草率選擇,也不能猶豫不決。
二、審清題意,擬好標題。
準確審題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命題作文要從所給文題及提示語中找出“題眼”,明確修飾限制成分及寫作要求,有的文題還要分析出題中隱含的意思。話題作文要挖掘出話題的內涵,選好寫作的角度,找準切入口。材料作文先要認真研讀所供材料,因為材料作文的特點就是讀寫結合,讀不懂必然寫不好。題好一半文,除命題作文外,擬一個靚麗的題目讓閱卷老師一見鐘情也很重要。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琢磨精心打造。
三、篩選題材,明確主旨。
選好材立好意是寫好文章的保證。材料不妨多想一些,然后來個“百里挑一”,選出具有生活氣息、時代氣息的典型材料。立意忌膚淺平庸,貴在深刻出新。這些都需要我們凝神深思。
四、想好思路,搭好框架。
作文如建房,建房前先要想好建幾層房,客廳、臥室、衛生間等如何布局。至于開多大的窗、用什么材料做窗等可在施工后考慮。同樣,寫文章之前,必須想清楚以什么為序,如何開頭結尾,中間如何安排,怎樣過渡照應等。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眉清目秀,體格勻稱。反之,如敲糖鑼走到哪里響(想)到哪里,寫出的文章面目可憎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同學說:“老師你說的很有道理,平時寫作我們可以做到,可是考場作文時間是有限的。”考場作文時間有限,但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實踐證明,考場上擠出一些時間打腹稿不是誤工而是增效,同學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