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作文歷來是中考的重頭戲,但一提到中考作文,不少學生都會發(fā)出“讓我歡喜讓我憂”的慨嘆。的確,考場作文有它的特殊性,既受空間的限制,又受時間的限制,要寫好實在不易。那么,對于初一年級學生,中考作文是不是遙不可及呢?應該如何為應對中考作文做準備呢?本期來自江蘇的崔益林老師做客小編博客為大家談幾點體會。
一、積淀情感,表達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個性的體現。“新課標”對作文的要求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同學們只有積極參與生活,熱忱地投入到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去,才能品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地產生感動。因而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積累情感,常寫觀察日記,常讀那些人文性較強的時文,并多作訓練,融入自己細膩的觀察、深入的思考、獨特的感悟。我想,那些感動了自己又感動了別人的文章也一定能夠感動閱卷老師。
二、吃透題目,切忌空洞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作文題目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選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在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題中紛紛閃亮登場,這就要求我們在完成作文之前,首先要注意審題。以2005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題為例,從題目的類型來看,它屬于命題作文,命題者為了幫助考生打開寫作思路,掃清審題障礙,給出了這樣一段材料:開端是(事情的)開頭。春天,是一年四季的開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開端。萬事皆有開端;開端蘊涵希望……請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感受,以“開端”為題,寫一篇文章。
雖然這個題目顯得寬泛、自由,易于寫作,但是不要以為這就不需要認真審題了。首先,它對取材的范圍是有要求的:一定要突出“開端”,而不是寫整個過程,如果把整個過程都寫下來,那就犯了審題不清的錯誤;其次是文體的確定,我們一旦確定一種文體就必須完全依據這種文體的特點去完成作文,千萬不能寫出四不像的文章,造成文體雜糅的現象;第三是認真審題,吃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切不可草草開始,等寫到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審題錯誤再進行修改,時間不允許。
三、構思巧妙,不落俗套
考場作文雖然受時間的限制,但還得在構思上下功夫,這是考場作文制勝的關鍵。不管你要寫成何種文體,都必須創(chuàng)新,從話題的切入角度到話題的展開形式,從素材的選用到情節(jié)的結構,從人物的語言到人物的形象都要力求突破一般文章的寫作模式,走出自己的新路。
有些考生不善于從生活中挖掘屬于自己的素材,總是選擇一些別人寫濫的東西再嚼一回,千篇一律,毫無個性。須知,作文的魅力便是“獨特”,“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是考場作文取勝的訣竅。
四、語言優(yōu)美,打動人心
作文是語言的藝術,古今中外的一切優(yōu)秀文章都可以說是語言藝術的精品。因此,要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色,就要努力錘煉語言,用精彩的語言打動別人。有一名同學在感悟母愛時寫道:“母親是歲月的收藏者,永遠地走在我的身后,悄無聲息地拾起我遺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純真。”同學們如果能在考場作文中錘煉出這么精彩的句子,哪怕就一句,也會為你的文章添彩。
衷心希望同學們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作文訓練,為中考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