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是我們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的伙伴,本單元運用通俗淺顯、生動傳神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動物世界”。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儀表堂堂而富有音樂天賦的松樹金龜子,憨態可掬、溫厚活潑而有“國寶”之稱的大熊貓,還有那虛有其表、龐大而技窮的黔之驢,相信都會給大家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學習這些課文,將喚起我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激發我們關愛、保護動物的熱情。
本單元所選說明文,屬于科學小品。科學小品是說明文的一種,它與其他說明文的不同之處,是采用了某些文學的表現手法。文學是手段,傳播科學知識才是其目的。一般的說明文,總是有些枯燥的,科學小品正避開了這個短處,它短小精練,也可稱千字文,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追求知識的科學性;它玲瓏活潑,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可敘述,可描寫;它通俗生動,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科學融于藝術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勝。
為此,閱讀這個單元,要能在思考中了解這些動物的形態、動作、習性等方面的特點,更要細細品味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介紹動物的特點的,是怎樣恰當地運用多種方法來說明的。
一、判斷文中所用的說明方法,并明確其作用。
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后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準確說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以下9種: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打比方、作詮釋、摹狀貌、列圖表。
二、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準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文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
例如,《松鼠》一文的語言既準確又生動。作者用“清秀”“閃閃有光”“矯健”“輕快”“敏捷”“機警”等一連串的詞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松鼠美麗而富有活力的特點,讓人感知松鼠“討人喜歡”的模樣。
三、注重培養科學素養,善于發表獨到見解。
根據新課標中“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的要求,說明文閱讀引導我們關注人類、關注自然、關注生態環境、關注科技進步、關注未來發展,有利于培養我們的科學態度、科學思想、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閱讀時,要拓展思維空間,克服思維定勢,注重思維創新,發表獨到見解,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例如學習本單元后我們對野生動物有了更直接、更具體的了解,也能激發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樹立正確的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