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回放】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①。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②?
酬朱慶馀
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③,自知明艷更沉吟④。
齊紈未足時人貴⑤,一曲菱歌敵萬金⑥。
【詩文注釋】
①舅姑:公婆。
②畫眉深淺入時無:我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
③鏡心:鏡湖的湖心。
④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為暗自忖度。
⑤齊紈:齊地(今山東省)出產的貴重絲綢制成的衣服。這句詩的意思是說,相比之下,那些穿著貴重絲綢的大家閨秀并不值得人們看重。
⑥一曲菱歌敵萬金:這位采菱姑娘的一曲菱歌,才真正抵得上一萬金哩。
【背景介紹】
唐寶歷年間,朱慶馀赴京參加殿試。應試前,他給當時擔任水部(工部四司之一)員外郎的張籍寫下了一首請求舉薦的詩(古稱干謁詩)。當時,張籍名望頗重,且以獎掖提拔后進名重一時。當時的讀書人多抄錄所寫詩作予之請求舉薦。對于朱慶馀的詩作,張籍異常賞識,并隨即和詩一首。朱慶馀在詩作中以即將拜見公婆的女子自喻,陳述了自己內心的忐忑,并進行了一番試探性的表白。張籍也借用這一構思,對朱的才華極盡贊美。一段文壇佳話也由此流傳一千多年。
【鑒賞品讀】
《近試上張水部》亦名《閨意獻張水部》,作者以剛剛過門的女子拜見公婆前的心態喻自己即將應試之復雜、忐忑與矛盾的心情,極為形象、新穎,貼切而自然。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交代了特定的時間和情景,表明天已破曉,拜見公婆的緊張時刻馬上就要到來。新媳婦過門必然要拜見公婆,這與讀書人要步入政壇必然要經歷科舉考試一樣,這兩種情形極為神似。詩人巧妙地以此為喻,避免了直白淺露,因而極具藝術性。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妝罷”,表明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然而依然自信不足,“低聲”就“暴露”了這一點,且描摹出了新媳婦此時的羞澀情態。“畫眉深淺入時無”是問的內容。如此這般,合不合乎時宜?去面見公婆,能否取得好的印象?能不能得個“及格分”?心中沒底,當然就只好問一問“夫婿”,目的就是以最好的狀態給公婆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圖將來能和和美美地過日子。
詩人妙于情景創設,一語雙關,藝術地再現了自己應試前的心態和感受。
張籍的酬答詩也順著朱慶馀以女子的美貌喻才華這一思路展開,并對張籍出人的才智給予了熱情的贊許。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以越州鏡湖中的采菱女喻朱慶馀。這兩句詩在構思上別出心裁。越州是西施的故鄉,“越女”給人的聯想當然是豐富的。而且朱慶馀也是越州人,以西施般的美貌喻其卓越的才情,既是順手拈來,又顯得別具匠心。“新妝出鏡心”,創設了一個天人合一、一如“人面桃花相映紅”般優美的境界;“明艷”,道出了其艷麗動人的風采;“沉吟”,道出了其含蓄高雅的內在美。這當然也是朱慶馀在詩作中展示出來的風采。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采菱姑娘”不僅外貌氣質出眾,而且“秀外慧中”,有著絕妙的歌喉,這是身著貴重絲綢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的。讀到這里,讀者完全可以想象到采菱姑娘采菱歌唱的美妙情景:清澈可鑒的鏡湖,青翠欲滴的菱葉,風姿綽約的越女,美妙的菱歌在水面上蕩漾……總之,出現在讀者心屏中的應該是一幅純美動人的畫面,回響于讀者耳際的也應該是一段夢境般美妙的歌聲。
一贈一答,各具其妙,譜寫了一段以文會友的文壇佳話。
探究練習
你還了解哪些這樣的詩作或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