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1999年~2000年的新書開本(尺寸不同于一般圖書)的出版浪潮中,出類拔萃的“超級安打之作”(安打,意即暢銷),是寶島社推出的《“扔掉!”技術》一書。2000年4月24日,《“扔掉!”技術》發行銷售后,首印3萬冊。到同年9月23日,第23次印刷,達到100萬冊。在9月20日東販發布的每周暢銷書排行榜上,在“新書開本·非虛構”圖書種類里,《“扔掉!”技術》創下連續16周排名第一的紀錄。
《“扔掉!”技術》一書,向在狹窄住所被各種東西包圍著生活的現代人,介紹了如何扔掉的技術和方法。該書準確地把握住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扔東西”這件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10個扔掉的思維方式”、“10個扔掉的具體技巧”等。在書中的最后章節,還就如何以更好的心情扔掉以及對靈活運用因特網給予了具體建議。
《“扔掉!”技術》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無論對男性讀者還是對女性讀者,讀后都有“明目醒腦”的感覺。因此,這本書受到讀者追捧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新觀念制作“現在”
寶島社做新書開本的圖書始于1999年9月。以成為熱門話題的《宇多田皮卡盧的作法》(《宇多田匕力んの作り方》)等3種書為起點,目前已經出版了種類廣泛的80種新書開本的圖書。
本書的編輯佐藤文昭認為:“以新觀念看待與時俱進的主題。只要有好的策劃,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作書。”
2000年1月中旬,作者給寶島社拿來有關《“扔掉!”技術》的策劃。3個月以后這本書就出版了。而作者寫作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創作。以最快的速度把新穎的良好的主題鮮活地傳遞給讀者。
憑借作雜志、雜志書的感受力和機動性,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作書,這就是寶島社新書開本圖書的獨特性所在,或許也是《“扔掉!”技術》取勝的最大原因。
不局限于具體事例
在編輯過程中,佐藤文昭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加上扔掉東西時描述猶豫內容的章節”;“二是有意識地超越具體事例”。按照這兩點編輯思路,除了設置最后的章節以外,還圍繞相關的其它內容,如把在家庭和職場常見的場面和會話,編輯成“場景1”、“場景2”等。這種重要場景的設置,對引起讀者共鳴起到了重要作用。
過去,在日本,指導人們依靠節約過樸素的生活,介紹收納法和整理法的指南書很暢銷。現在,與改變生活方式、抑制生活費用的經濟問題有區別,人們的理想是追求在“廣闊的空間居住”。而阻礙實現這種理想的,是不能扔掉東西的“自己”。
把扔東西作為主題的《“扔掉!”技術》一書,把許多人的觀念用語言明確化。諸如“‘暫時珍藏’要忌諱”、“收納法、整理法不能解決問題”等,這些句子抓住了讀者的心。
《“扔掉!”技術》問世后,好多讀者給寶島社寄來書信。有的讀者在信中指出,“這本書的話就是對我說的!”有的讀者在信中寫道:“這本書的價格與分量相稱,是贈給開始新生活的人們的禮物。”其中,以主婦為中心的女性讀者明顯居多。
媒體作用催生新的銷售增長點
《“扔掉!”技術》首次在大眾傳媒上露面,是在2000年5月6日《讀書新聞》晚刊的書評欄里。這篇文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緊隨其后的周末,《“扔掉!”技術》一書的行情爆漲。在此之后,寶島社一般以3萬~10萬冊為單位進行加印。眾多全國性報紙相繼介紹,在《周刊文春》這樣的權威雜志上也成為熱門話題。之后,有關《“扔掉!”技術》的話題自然就出現在更多的媒體上,最后就連電視《圖書!關口堂書店》欄目、NHK《現代特寫鏡頭》欄目也介紹了《“扔掉!”技術》一書。
后來,各家女性雜志因為制作年底的專集,也向寶島社提出采訪的預約申請。除此之外,《朝日新聞》推出“不扔掉派”佐高信與作者辰巳渚對話的策劃。此后,讀者范圍繼續擴大。不僅如此,讀者對作者的信任度、對其今后著作的期望值也提高了不少。
可以預想,《“扔掉!”技術》按照現在的行情還會繼續暢銷,而《“扔掉!”技術》的續編計劃已在實行之中,這大概會引來更多關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