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版傳媒巨頭2007年以來的并購已經脫離了早期初級目標的階段,成為經過多次并購后的重新市場定位。現在,美國大的出版傳媒巨頭,從報紙、雜志一直到互聯網、移動媒體,幾乎已經覆蓋所有的出版業,他們現在并購的目的為了獲得信息產業中增值最快部分的利潤,同時也要在相同競爭領域獲得全面優勢,把對手市場壓制住,成為龍頭老大。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2007年6月底剛剛塵埃落定的湯姆森集團與路透集團的并購。
湯姆森集團以183.04億美元的天價并購了路透集團,組成了新的集團“湯姆森一路透”(Thomson-Eeuters)集團,交易值如此之高,是進入2007年以來北美媒體出版集團并購狂潮中最大的浪濤。事實上,湯姆森集團原是一個總部設在多倫多的報業出版集團,后來業務發展為電視、網絡、出版、石油、旅游業,市場重心轉移至美國,年收入80%左右來自美國市場,在全球45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年收入達到84億美元。這樣一個無所不包的出版傳媒巨擎為何要花巨資來并購路透集團?
首先是為了應對信息市場內部增值不平衡的需要。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北美市場,雖然信息出版市場總體增值風景獨好,但信息市場內部絕對不是鐵板一塊,各個部分增值呈現出極大的不平衡現象。2006年美國的GDP增長速度為3.4%,而信息出版業的增長速度則為7.2%,達到9620億美元;這其中,與財經金融相關的市場服務類信息增速達到8.7%,年總值達到3370億美元,是各類信息出版產業中增值最快、也是市場占有最大的部分,高出GDP增速的2倍還要多1.9個百分點。對于傳媒集團來說,如果占有了財經與金融信息市場,也就占有了美國、甚至是世界出版傳媒市場增值最快的部分。而對于出版傳媒集團來說,沒有比增值更重要的事情了,最快增值是出版傳媒集團生存與發展的第一硬道理。湯姆森集團并購的出發點和歸宿也在于此。
湯姆森集團原本是一個以報業起家的出版傳媒集團,然而2005年美國報業市場經歷了無可挽救的嚴冬,報業趨于薄利。湯姆森集團不能通過報業獲得大筆利潤,企業就無法生存與發展。為此,集團先后賣掉了薄利的近百家報紙,并積極進行資本重組,進軍信息出版產業最有活力的財經部分。為此,2006年以2000萬美金并購《金融時報》與法新社合營的AFX歐洲新聞社,以擴大財經信息資本在集團總資本中的比例,完善增值資本結構。
事實上,湯姆森集團及其下轄的湯姆森金融信息集團在全球財經與金融信息出版產業中一直占據著第三的位置,占市場總份額的11%左右,僅次于彭博新聞社與路透集團的財經信息的收入,前者占全球份額的33%,后者則為23%。在長期的競爭中,由于資本數量與產業結構上的相對弱勢,湯姆森集團的財經與金融信息出版業只能夠獲得兩個龐大敵人相互爭奪后剩飯殘羹,其財經與金融信息產業是那些相對較為邊緣化的部分。
既然與財經金融相關的市場服務類信息增速達到8.7%,與之相關的市場服務類信息市場達到3370億美元,那么“得財經與金融信息市場者得天下”的說法就不足為過。湯姆森集團要想獲得傳媒市場的一個位置,財經與金融信息市場是最好的戰場,兩大強敵是最好的養分,初級并購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必須吃掉兩強敵人中的一個,在準備與另一個強敵決斗之前獲得優勢。湯姆森集團痛下決心,為了籌錢,湯姆森集團以77.5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艦下的教育出版公司與書籍網絡資訊公司,把路透集團納入旗下已是志在必得。
并購后湯姆森初步達到增值最快與市場最大的目標。怎樣做到增值最快,核心在于資本基礎上的產業結構,如果財經與金融產業的資本已經占據著這個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湯姆森集團已經進入到快速增值的信息產業軌道。從資本構成上來看,湯姆森一路透集團并購后的產業分成財經服務與專業出版兩大塊,前者的資本規模在200億美元;后者各產業資本總規模在330億美元(其中財會、稅務、科學出版占據13%的份額)。財經與金融資訊占據2/5的成分,是各類信息服務中比例最大的部分,以后隨著市場業績還會增加比例。
并購后湯姆森集團把路透集團占全球財經與金融市場23%的份額也納入囊中,湯姆森一路透集團占據全球此類市場份額的34%,比原來排在第一的彭博33%還要高出1個百分點,達到了此類市場全球“最大”的位置。更有甚者,“路透”這個已經有150多年歷史的老牌通訊社,在歐洲有14億英鎊(占路透集團54%)的巨大市場,及其遍布全球的200多家分支機構從此納入湯姆森一路透集團的增值快車道,形成歐美市場并重,世界區域網絡聯合。這不僅給湯姆森一路透集團的對手們以從未有過的巨大壓力,也呈現給世界一個財經與金融信息出版傳媒巨無霸。它未來的走向值得業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