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自1993年在省農業綜合開發辦的關心和支持下,先后有九個縣(市)被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多年來,在市農業綜合開發小組的直接領導下,通過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重視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依托基地組織農戶發展生產,建設農產品營銷市場,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力度,扶大扶強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至2007年,全市共有97個產業化經營項目(不含專貸項目)立項,投資54782萬元,其中國家重點產業化經營項目8個,投資13266萬元。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漳州農業從傳統向現代化轉型的一個強勁引擎。
提高市場競爭力
農業缺乏吸引力,關鍵是農業缺乏市場競爭力。農業要有市場競爭力,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漳州的食用菌商業生產始于1966年,已歷經了40個春秋。近兩年,漳州市掀起了一場食用菌熱,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種植食用菌,食用菌的發展勢不可擋。2006年,全市食用菌產業總產值達40億元,食用菌鮮品及其加工品總產量占全國15%,出口量占全國35%,其中白背木耳、雙孢蘑菇及其罐頭制品出口占全國90%和80%。蘑菇產量全國第一,白背木耳、大杯蕈菇產量世界第一。漳州的食用菌被聯合國譽為“21世紀健康、時尚食品”,漳州被譽為“中國食用菌名城”。南靖嘉田木耳開發公司是漳州2007年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扶持的食用菌企業。該企業長期從事食用菌之“綠色食品”生產,目前已有6個產品獲得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雙認證,是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被農業部授予全面質量管理達標單位。企業為適應市場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現已有食用菌休閑食品系列、保鮮品系列、調味菇系列等多種系列產品,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大量的美味、營養、健康的食用菌產品。
漳州市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不止食用菌產業,還表現在打造“優質食品供應基地”和建設全省特色食品工業城、大力實施食品產業領域的品牌戰略方面。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國家免檢產品2項,福建名牌食品38項,占全市71項福建名牌產品的一半以上。全市國家重點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企業單位中,福建東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含羞草”牌系列蜜餞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二位;福建省廚師集團的肉干、肉脯產品遠銷香港、東南亞、美國等地,在休閑肉制品排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福建盈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糖姜產量全國第一,在歐洲占有70%的市場份額,被譽為“中國姜王”。
發揮區域比較優勢
要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就要立足資源優勢,選擇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品種作為開發重點。漳州氣候優越,但人多地少,優勢在“天”不在“地”。打好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這張牌,打造出帶有這種鮮明氣候烙印的特色產品體系,是全面提升漳州農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漳州的農業歷史悠久,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孕育著許多傳統名優特產品。如平和的琯溪密柚皮薄、汁多、味香、粒大、耐貯藏,是清乾隆年代的“貢品”。現在已發展到40多萬畝,2006年總產值50多萬噸,產值10多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3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由于技術標準的提高和農藥污染的加重,面臨出口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的挑戰,面對農業國際化形勢,必須對基地的技術進行改造,配套完整的設施,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因此對示范出口基地的技術改造,同時引導廣大農戶科學、規范的管理種植尤為必要。農業綜合開發于1999年就對平和琯溪密柚進行改造500畝,2005年、2006年扶持了平和琯溪密柚出口示范基地種植5000多畝及配套設施等。項目實施后,給平和縣40多萬畝的密柚種植提供示范效應,鞏固發展農業綜合開發成果,使農副產品種植、加工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出路,同時為國際市場提供大量安全、無公害的琯溪密柚,為國家創匯,推動工業興縣戰略的實施,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促進經營制度創新
在市場經濟和農業比較效益低的情況下,分散經營的農戶經營規模過小,很難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急需要進行制度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市場化取向改革和農業弱質性特點的必然結果。近年來,漳州市把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創新農村工作機制、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產業為支撐,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模式。目前,漳州每一個重點產業都建立了行業協會和合作社組織。今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指南里,把龍海市4000噸無公害蔬菜保鮮擴建項目作為試點項目列入扶持范圍,其中,有一種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牽頭、農戶和企業參與共建的項目。龍海的蔬菜是龍海市的主導產業之一,龍海的蔬菜市場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市場帶龍頭、龍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
加快加大科技投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市場的競爭取決于科技的競爭。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提高農業科技素質和效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科技要先行。要加大科技投入比重,加強農民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龍海市嘉榮食品有限公司是漳州2003年立項的國家重點產業經營項目,也是漳州2005年唯一一家貸款貼息項目。該企業是一家從事水產品速凍、冷藏、加工為一體、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中外合作企業,目前主要產品有水產凍品、生干魚片、即食魚片等三大系列產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公司被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授予“龍頭企業”稱號。去年7月26日,該企業在備受關注的日本商人搶注河豚加工技術專利官司中取得了勝利,國內所有河豚魚加工出口日本的企業,不用交納每噸50美元的專利費。作為福建省首例農副產品加工技術專利案,此案的勝訴在當地產生強烈的反響。該企業老板自創業以來注重學習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先后到集美大學、廈門大學進修,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幾次遠赴日本、韓國、東南亞考察消費市場和原料市場,研究新品種開發以迎合市場需求。在此次搶注河豚加工技術專利訴訟中,嘉榮企業注重保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了企業的、群眾的利益。目前我國有40多家企業采用去內臟法加工河豚,年出口日本約3萬噸,其中福建10多家,龍海市4家,有上萬漁民從事河豚魚捕撈業。
農業綜合開發通過重點扶持輻射帶動能力作用比較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與農民結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利益共同體,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帶動農民增收。今后,農業綜合開發的陽光還將繼續照耀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發展產業化經營增強對產業的帶動能力,促進主導產業的發展,培育一批搶占市場的拳頭產品和農業品牌,為提高漳州農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