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會漳州 共創商機
金秋送爽,花果飄香。在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后,福建漳州喜迎盛會——第九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暨農業合作洽談會。兩岸同胞再一次相聚海峽西岸,相聚在“四時花不落,八節果飄香”的東南花都,共襄盛舉,共謀發展,共創商機。
2007年11月18日上午,一陣喜人的小雨滋潤之后,百花爭艷、萬紫千紅,第九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暨農業合作洽談會隆重開幕了。霎時,鼓樂齊鳴,禮花四射,安置在主席臺上的九個巨大“花苞”緩緩開啟,萬只五彩斑斕的蝴蝶翩翩舞向藍天,與翱翔天空的無數鴿子、汽球一起,把整個花博園打扮得多姿多彩,現場一片歡騰。
出席開幕式的有全國政協、國臺辦、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農業部、商務部等國家部委領導及福建省、漳州市各級領導。
第九屆花博會組委會副主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在開幕式上致辭。受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的委托,張昌平代表花博會組委會,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蒞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關心和支持海西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他說,本屆花博會,圍繞“花開兩岸,合作雙贏”的主題,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精品花卉展和農業合作項目推介的基礎上,新增了品牌農業展、農業“五新”成果展、漳臺族譜對接成果展、名貴花木拍賣會、首屆蘑菇節暨食用菌產品訂貨會、品牌農業發展論壇和福建省品牌農業企業金獎頒獎儀式等內容。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福建省品牌農業企業金獎頒獎儀式。
以花為媒 香飄海外
今年來,漳州花卉產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龍頭帶動、項目推動、科技創新、品牌戰略,加快了產業發展步伐。據統計,今年1至10月全市花卉種植面積達到8.3萬畝,銷售額9.6億元,出口額1420萬美元。
今年以來,漳州市積極舉辦和參與境內外花事活動,先后赴香港、臺灣舉辦了水仙花藝術展,大力宣傳推介漳州特色花卉產品,擴大對外交流,增加出口創匯。組織企業參加上海舉辦的國際花卉展覽會,提高漳州城市知名度。還特別加強了漳荷花卉的合作交流。為拓展漳州市花卉國際市場,進一步深化荷蘭與漳州市的花卉合作,應荷蘭花卉拍賣協會邀請,今年5月,李建國市長、鐘祿貴副市長親自組織漳州部分花卉企業出訪荷蘭開展花卉產業發展項目推介,與荷蘭花卉界簽訂相關項目合作、建設協議,漳州與荷蘭花卉產業發展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也為漳州花卉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新的機遇。10月份,又組團赴歐洲參加荷蘭國際花卉園藝博覽會,實地考察了荷蘭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學習引進荷蘭花卉產業發展的先進技術、工藝和先進經驗,宣傳推介漳州,尋求促進雙方更加緊密的合作。
創新推介方式,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花卉網上交易博覽會。從3月開始,在海峽花卉網(漳州花卉網)上舉辦首屆海峽兩岸花卉網上交易博覽會,目前已有1200多家省內外花卉企業參加網博會,日訪量達2000多人次,交易金額750萬元。其中漳浦恒芳花木公司的700多株大華棕、閩南房淑霞種苗場1萬多株成品加拿利海棗,都是通過網博會平臺達成交易的。
另外,還組織做好漳州水仙花馳名商標的申報工作,加快花卉生產標準化的推行工作,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全面推動了漳州市花卉產業再上新臺階。目前,在實施水仙花、人參榕國家行業標準的同時,組織做好蝴蝶蘭、虎尾蘭省級生產質量規程標準的起草工作,已在蝴蝶蘭、虎尾蘭重點生產企業中逐步采集數據,即將完成初稿起草。
花開兩岸 合作雙贏
漳州一直是對臺農業合作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漳州被原國家外經貿部和國務院臺辦、農業部批準為全國首批“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實驗區設立10年多來,共批辦臺資農業項目581個,總投資12.08億美元,合同利用臺資10.95億美元,實際到資6.25億美元。
漳州已成為臺商投資農業的密集區,是全國農業利用臺資最多的設區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建設,推動漳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激發臺農、臺商投資熱情。通過漳臺農業合作,一大批農業優良品種,先進的生產實用技術、加工工藝和設備等被引進,加快漳州農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轉型步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全市累計引進臺灣農業良種1600多種,其中大面積推廣100多種,推廣面積100多萬畝;引進臺灣各種先進農業加工設備近4000臺(套),農業種養加工技術600多項。同時,漳臺農業合作進一步優化漳州地方特色產業布局,形成沿海與內陸、平原與山地不同特色的產業帶或產業集中區,有效地促進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
漳臺農業合作,促使許多臺資農業企業獲得嶄新的發展空間,企業轉移到漳州后又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漳臺兩地的依存度更趨緊密,人員往來更加頻繁。特別是漳州以舉辦漳臺經貿懇談會、花博會為平臺,邀請臺灣農業界參會或聯辦,每年都引來數十批臺灣農業團組前來參觀考察、經貿洽談和學術交流,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相互了解和溝通。
百花爭艷 碩果累累
花開兩岸,花會漳州,香飄海外,合作雙贏。為期五天的第九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暨農業合作洽談會11月22日在漳州花博園落下帷幕。這一盛會展示了成果、展示了品牌、展示了優勢、展示了形象,突出了對臺、花卉、農業三大特色,成為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促進閩臺關系更加密切,投資貿易更加活躍,人員往來更加頻繁的重要平臺。
第九屆花博會積極開展項目推介、商貿洽談、現場簽約等活動。省級推介兩岸農業合作項目286個,參加省級現場簽約農業項目有50個,總投資34.64億元人民幣,是上屆的3.8倍。漳州市新簽各類引資項目72個,總投資4.26億美元,注冊外資1.87億美元。49家漳州企業分別與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省農科院、集美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日本、德國、荷蘭等海內外花卉及農業科技項目的提供單位成功對接簽約。
本屆花博會組委會加大力度推薦推介兩岸名牌特色農產品,增強商貿氣息。據估計,花博會期間,花卉產品現場交易額達1500多萬元,花卉訂貨合同金額達2.0億元,其中出口定單700萬美元,分別比上屆增長7.4%、11%和7.7%。參展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現場交易額達1200多萬元,現場訂貨額達17.42億元,訂貨額比上屆增長48.3%。尤為閃亮的是首屆中國蘑菇節暨食用菌產品訂貨會也同時召開,漳州與國內外160多家食用菌進出口企業簽下15.6億元購銷訂單。訂單中,食用菌鮮品達1萬噸,貨值0.9億元人民幣;蘑菇罐頭達14萬噸,貨值14.7億元人民幣。其中來自荷蘭的一名客商簽下了1萬噸蘑菇罐頭的購銷訂單,總貨值達1億元人民幣。豐碩的經貿成果進一步體現“花會漳州,情系兩岸,以花為媒,發展為先”的辦會意蘊,花博會正日益成為福建省繼“9·8中國投洽會”之后又一個重要招商合作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