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貴刊在2006年第九期“棋藝茶室”欄目刊登了國家級裁判霍文會老師的文章《棋例改革面面觀②》,其中對左圖的判罰我不理解(因為我想學習象棋競賽規則),文章最后說“用今天的觀點看,炮三平二后,其完整的子力交換過程應為:炮二進五,車7退4,炮二平四,卒4平5,炮五進五,士5退6,這樣紅方用一炮換取對方一士一象,構不成得子,判閑。”我認為如果紅方炮二進五,車7退4,兵四進一,將5平4,兵四平三,利用連續照將的手段白吃了黑方一士一車,所以紅方炮三平二這步棋應判“打”。不知對否?盼貴刊回答。
(重慶市奉節縣趙先生)
回答:此待判局面紅方炮三平二,預計下一著走炮二進五,車7退4,我們姑且不去討論炮二平四后的變化,單就讀者提到的兵四進一叫將,再兵四平三得車,其走子性質是否應算“打”來進行探討。現行規則規定:“兵(卒)本身捉吃對方的棋子,按閑處理。”《1987年象棋競賽規則》規定:“允許兵(卒)本身(無論是否借助于外力)叫吃對方的棋子,按閑著處理?!币簿褪钦f,無論是以前的規則還是現行的規則,都允許兵(卒)本身捉吃對方的棋子,按閑處理。眾所周知,捉有“明捉”(直接吃子)和“暗捉”(運用照將的手段得子)之分,在象棋規則術語解釋中統稱為“捉”。既然《規則》允許兵(卒)本身“明捉”,自然也就包括允許兵(卒)本身“暗捉”了,我以前一直是這樣理解和執行的。直到2004年年底,中國象棋協會裁判委員會在北京中國棋院舉辦了象棋國家級裁判員再培訓進修班。在進修班學習棋例裁決的教材中,有這樣一個范例,請看右圖。
在分析車五平四的走子性質時,教材中是這樣注解的:“兵(卒)直接吃子為閑,利用將軍抽吃子,應判為捉?!北敬芜M修班的講課內容,雖然部分條款并沒有在現行規則中給予明確,但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統一性。從此就給兵(卒)“暗捉”定性為捉了。其實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并不是很難,只要在規則中給予明確即可,如“兵(卒)本身捉吃對方的棋子(包括暗捉),按閑處理”,即為允許暗捉;或“兵(卒)本身捉吃對方的棋子,按閑處理,利用照將吃子,按捉處理”,即為不允許暗捉。這樣處理兵(卒)暗捉就有依據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 老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