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科學探究中的問題可以是學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師提出的,可以是《標準》所要求的科學內容,也可以是與《標準》科學內容有關的交叉學科的內容。科學的真理不應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最偉大的書里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だ裕垡獯罄荨?茖W研究往往從問題開始,自然界美妙而復雜的現象激發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們去探索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后的本質。雖然物理學已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但物理學對自然界本質的認識還在繼續著,微觀世界仍有許多未知的奧秘,尚待探索。如果沒有發現并提出問題,科學探究便無從談起。科學探究過程是圍繞提出的問題展開的,若沒有具體的、明確的問題,探究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義??梢赃@樣說,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出發點,是開啟我們思維大門的鑰匙。
在物理的教和學中,老師要給同學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和機會,引導他們在所創設的情境和機會中思考,從而提出問題,真正體現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1 由生產、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
物理與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讓同學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學習,可以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凍豆腐”,從而提出問題“熔化和凝固與什么因素有關?”;引導他們觀察輪胎和鞋底,提出“鞋底和輪胎為何要有花紋?”的問題。
2 由實驗中提出問題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教學必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具有新奇、生動的特點,教學中運用實驗,能給學生提出符合認識規律的環境、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如在講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時,可讓學生觀察實驗:將一可樂瓶底弄掉,倒置,放入一個乒乓球,向瓶中注水,球不浮起。引導學生思考提出問題“為什么球不會浮起?怎樣才能使乒乓球浮起來?”;將雞蛋放入兩杯水中(事先不告訴學生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濃度高的鹽水),雞蛋有不同的現象,讓同學觀察思考后,引導他們提出問題“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何關系?”
3 由知識間的比較提出問題
物理學中的概念之間、概念和規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教學中可以從知識間的比較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在學習了液體內部有壓強后,可將液體與氣體作一比較,引導同學自己提出問題“為什么液體內部會有壓強?大氣內部是否也有壓強?”
4 由傳奇故事、寓言、典故中提出問題
中學生喜歡聽傳奇故事,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考與故事有關的物理知識,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可以給大家講猴子撈月的故事,讓他們在聽完故事后聯系所學過的內容提出“平面鏡成的像是真的還是虛的?”相關的問題
5 由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出問題
同學在學習物理之前,從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些與物理有關的感性經驗。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來提出問題。如讓學生用鉛筆尖與筆尾分別壓手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面積有關嗎?”
6 利用詩詞提出問題
教學中,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詩詞來引導同學的思維發展。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觀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光線經不均勻大氣時的一種現象,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種現象是否是由光線經不均勻大氣時發生折射而形成的?”又如“閉門推開窗前月,一石擊破水中天”中隱含了哪些光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