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并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這個在世界現代史上留下深深足跡的人,是一個富于傳奇色彩的政治家。他那具有象征勝利的“V”字型手勢,曾風靡全球。
丘吉爾出身于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云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勛爵是19世紀末英國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里內閣的財政大臣。
然而,幼年時的丘吉爾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但他不做壞事。他經常把小伙伴們組織起來,自己充當小頭頭,向其他人發號施令。有時向小伙伴們講述自己從大人那里聽來的故事。官場上的大人們都說丘吉爾是個有個性的孩子,將來或許有些作為。他的父母看到丘吉爾的所作所為,并不擔心什么,因為他從不損壞別人和自己的東西。
上學時的丘吉爾,學習成績出乎意料地差。他沒有耐心來啃那些枯燥的拉丁語和自然科學的公式、定理,但他在學習本民族語言方面卻有著特殊的興趣,并表現了出眾的能力。在歷史和哲學方面,他學得饒有興趣。后來,他以勉強及格的平均成績擠進了哈羅公學(專門培養英國貴族和有錢人家子弟的學校)。以后,依然故我。因此,他被列為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好在哈羅公學強調英語寫作,這才勉強允許他把本校的課程學完。
丘吉爾的學習成績差,曾引起學校老師的多次警告。而他的父母認為,丘吉爾的智力是優良的,英語寫作和演講也非同一般,分數并不能說明什么,假如專業與他的特長相符,興許會好起來的。他的父母丟掉貴族家庭的包袱,送他進了桑赫斯特軍校,當了一名騎兵士官生。桑赫斯特軍校是一所極普通的士官學校,有身份的人的孩子一般是不會到這所學校的。正是在這個上流社會子弟們瞧不起的地方,丘吉爾如魚得水。軍校畢業時,丘吉爾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畢業后,丘吉爾以一家報社記者的身份前去遙遠的古巴,采訪和報道當地叛軍與殖民地當局之間的游擊戰爭。不久回國,又被派往印度服役。他善于支配時間,善于自學。在這期間,母親從英國寄去一部年鑒。這部年鑒收錄了有關英國政治及世界情況的豐富材料。丘吉爾每天都津津有味地研讀,并認真記筆記,從中掌握了大量有用的知識。特別是對那些重要的議會辯論文章,他不但反復揣摩玩味,還把自己對有關問題的分析、評論與議會講演人的觀點對比,有意鍛煉自己的雄辯能力。
在印度服役期間,他寫了一本有浪漫情調的小說,在倫敦和紐約同時出版。三個月后,他又出版了一本有他自己冒險史的描寫南北戰事的暢銷書。幾本書的連續問世,使他名聲大噪,一時成了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1899年,丘吉爾從印度退役回國,開始投身于他向往已久的政治生活。他競選成功,在下議院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由于他的貴族家庭門第以及他的浪漫冒險史,使他這個下議院中最年輕的議員成了備受歡迎的政治新星。他那出類拔萃的演講才華,充滿激情的創造性見解,優雅果決的翩翩風度,使議會大廳里的聽眾屏息靜氣,心馳神往,把千百人弄得如癡如狂。幾乎沒有一個政界人士不認為這個年輕人將會鵬程萬里,前途無量。丘吉爾本人似乎也對此深信不疑,一副躊躇滿志的派頭。
果然,幾經波折,終于如愿以償。33歲的丘吉爾登上了內閣大臣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