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先生,當代碩儒。他從不找熱鬧,熱鬧總是找他。
一個德國女郎,讀先生《圍城》,十分感佩,千里迢迢來到中國,求見先生。先生數次婉辭,女士癡心不改,非見不可。又一通電話打到先生家,先生拿起電話,彬彬有禮地說:“親愛的女士,假如您覺得一只雞蛋好吃,您盡管享用就是了,為何非要見那只下蛋的雞呢?”此后,那女郎便音信杳然。
先生的父親錢基博是清末著名學者,考據學家。某個學會給先生發來邀請,讓他撥冗光臨該學會為他父親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先生的回函只有一行字:“如果你們想吃我父親,請便,不必讓我陪吃。”
先生年屆80高齡時,他所在的單位要給他祝壽。先生謝絕了。他說:“增一歲當然可以賀之,減一歲則應吊之。”言下之意,如果年高可喜可賀,年輕則可憑可吊了。
幾年前,國內18家電視臺聯合拍攝《當代中華文化名人錄》,先生不想湊熱鬧,回避了。事后得知,入選者都得到了一筆豐厚的酬金。或有人為他惋惜,先生笑了:“我一輩子姓錢,還缺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