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加入了一個由上班族組成的足球愛好者群“星期天足球群”,群友組織了自己的球隊“星期天足球隊”。上周末正好有活動。
見到這支足球隊是在某醫學院足球場上。說明來意,隊員們主動作了自我介紹:隊長“創”是一位親切的大哥,啦啦隊長“巴喬的FS”卻是一個溫柔的姐姐,還有活躍的“懶懶的勤快”、“重量級”人物“當當”、小胡子“阿三”、開朗的“11號”、漂亮的“叮當”、可愛的“小馬哥”等等。“大家都不稱呼真名嗎?”我有些好奇地問啦啦隊長,得到的回答是:“大家在這里互相不知道真名,也互不過問工作、社會地位、來歷背景,這里是一個自由平等友好的空間,大家都憑著對足球的熱愛走到一起,聊足球、踢足球,輕松而快樂。”我聽后也趕緊報上了自己的網名。
運氣不錯,我趕上了星期天足球隊和另一個群的球隊打比賽。隊友們已經躍躍欲試了。我事先已經知道這個足球群中的人大多已過而立之年,不少人還年近40歲,可一提起踢球他們的表情都生動活躍,讓我覺得他們都不過二十來歲。
隊友們陸續到來,幾位隊員還帶來了強而有力的后援夫人親臨現場助威,有的還帶來充足的“給養”——大堆零食,招致其他隊友“嫉妒”眼神的“攻擊”。
“懶懶的勤快”來時還西裝革履,換上球衣球鞋立馬像換了一個人,精神抖擻地大喊:“坐了一周辦公室,今天我要活絡活絡筋骨了!”
比賽開始。這些已過而立之年的男人好像回到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在場上奮力跑動、拼搶,而啦啦隊也不遺余力地為場上球員加油吶喊,此情此景讓我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的校運會場。
冷不丁地一位隊員來了個“烏龍球”,我急得直跺腳,出乎意料的是兩隊球員、啦啦隊員們卻一齊爆發出開心的大笑,“不用著急”,反倒是啦啦隊長來開導我:“在這里,球賽的輸贏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鍛煉身體的同時,大家可以重溫年少時的激情。”果然,這種開心的大笑貫穿了整場比賽。
“每周踢完球都要去大吃一頓,”球賽結束后“創”老大告訴我:“這是我們群里不變的法則。因為暢快運動后的晚宴總是特別的美味。”“真是這樣。”網友的聚餐充滿了歡聲笑語,就著酒菜聊足球、論足球,氣氛高漲,一場關于中國足球前景的辯論是整個飯局的下酒菜。辯手們在飯桌上高談闊論,當然不忘記預約下一次的活動。